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张乐克)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省已初步查清与苏丹红有关的蛋品问题。省内绝大部分蛋制品企业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查封3万枚涉“红”蛋
11月14日,省质监部门启动紧急预案,在全省范围抽查23家企业50批次产品,其中合格49批次,唯一不合格是洪湖威城食品公司生产的“船威”牌红心鸭蛋。目前该公司已被勒令停业整顿,执法部门对该公司库存的3万枚禽蛋,予以全部查封并销毁。
涉“红”家禽一律扑杀
省政府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对蛋品中苏丹红的清查力度。凡是含有苏丹红的饲料和蛋品,一经发现,立即扣并销毁,发生问题的企业要立即停业整顿,对喂养了苏丹红饲料的家禽要予以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于蓄意使用和授意他人使用苏丹红的,公安部门将依法严惩。
我省蛋品出口下降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称,本来我省的禽蛋生产在全国居于前列,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并以天然红心鸭蛋著称。但极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已对我省禽蛋行业造成严重影响。近来禽蛋市场销售下降50%以上,相关出口更是遇到寒流。
食品监管,快将“关口”提前
记者金计
“苏丹红鸭蛋”风波未平,“嗑药多宝鱼”又来添乱。近日,不少市民就这两起食品安全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武汉市场,这些问题食品销售与外地是同步的,但为何在食品监管上,总是慢人家半拍?
本月12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北京部分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5天以后,江城质监部门宣布在超市发现“涉红”鸭蛋,并进行紧急召回。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多宝鱼身上。上海药监局公布多宝鱼含有致癌代谢物,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纷纷禁售、禁卖,而在上海曝光5天后,江城才宣布也检出。
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走访了湖北省质监局。该局有关负责人称,食品安全监管滞后是全国性普遍问题,主要原因是“标准滞后”。
例如2005年我国就对蛋制品实行QS认证,我省每年对各种蛋制品抽检近千次,但为何还是让含有苏丹红的禽蛋流入市场?因为国家已颁布的蛋制品标准中,没有要求检测苏丹红,所以过去根本未检测这一指标。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生王世军称,农业、质监、工商和卫生部门,四道关卡均未卡住苏丹红蛋,涉毒鸭蛋最后顺利进入超市销售,说明目前食品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其实,以“红心”鸭蛋事件而言,监管部门并非无迹可查,如苏丹红Ⅳ号工业原料的买、卖记录;含有苏丹红饲料的供求信息,鸭农生产、销售“涉红”鸭蛋;消费者的投诉……但这些信息,监管部门并未予以足够重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专家郭浩刚表示,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均在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将监管“关口”提前,而江城相关机制仍未形成,防范苏丹红蛋事件重演,我省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