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老总
一上任,张斌就坐在了“火山”口上。蒲纺,曾跻身全国企业500强。一夜之间,全员下岗。万余职工,满腹怨气,一齐抛向这位新的当家人。
同是转换身份,为什么人家补偿标准比我们高?同年来到蒲纺,为什么他能提前退休,我却不能?一家老小,仅有200多元生活费,日子怎么过……
从早到晚,从办公室到会议室,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张斌一拨一拨地接待来访职工。他交代身边人员:职工找他,一不挡驾,二不推诿,三不发火。
一天上午,4名女职工来到他的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桌子上,“张总,我们饭碗丢了,找你没别的,你到哪里就餐,我们就到哪里吃饭。”
中午,4人相随着,到了干警食堂。几名干警看不过眼,想要开赶,张斌挥手制止,“我们谈事谈晚了,一起吃个饭。”
席间,张斌言语如常。饭后,张斌送出门外,说“有事尽管找我,就把我当个兄长吧!”
4名女工,眼圈儿红了,“有张总这句话,我们再大的气也消了。”
5月13日上午,数十名职工来访,张斌耐心接谈。过一会,只见走廊上挤满了人。再一看,操场上人如潮涌。见此架势,有人劝张斌躲一下,他未予理睬;有人提议动用警力,他坚决制止。他让人打开俱乐部门,装上扩音器。面对台下2000多职工,他动情地说:“我兄妹五人,有三人在武汉‘买断’身份,他们过得么样,我了如指掌。将心比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兄妹的困难。我会负责任地反映情况,争取政策。但是,蒲纺的改革再也不能耽搁了。”
一席话,全场动容。他一项一项讲政策。当时针指向中午一点半,他说,“时候不早了,你们的伢也都放学回家了。我们再难,也要让伢吃口热饭。你们看,是不是先回家做饭?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
几千职工,心平气和地回家了。那段时间,他走访厂里的老领导,找各级劳模谈心,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动员一切力量,理顺职工情绪,推动企业改革。他办公室的灯,常常彻夜不熄。职工们并不知晓,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胸腔里安着起搏器,血管里搭着支架,糖尿病、胰腺炎,也轮番折磨着他。他常常一边打针,一边和职工谈话;有时针没打完,拔掉针头就进会议室。
为方便职工来访,他每天一大早就坐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来了人,不拘形式,随便聊聊。渐渐地,上访者越来越少,而他坐台阶却成了习惯。大伙叫他:台阶老总。
泪流满面
职工冷暖,张斌记在心头。上任之初,他让有关部门把最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摸了个底。
一天,他去看望针织一厂的李明富,见一家子还住在原来基建的工棚里,五口人靠着老李235元钱过日子,半截子汽油桶支着锅灶,烧着从山坡上拣来的柴草。张斌心里发酸,掏出500元钱,让司机买套煤气灶具。李师傅连忙拦住说,“千万别买,不然,一瓶气烧完了么办?”
这句话,张斌刻骨铭心。职工如此清苦,作为企业老总,他深感愧疚。当了解到老李的爱人因户口在农村不能享受低保时,他找赤壁市公安局要来150个“农转非”户口指标,使一批“半边户”进了低保。2004年12月26日,张斌从《湖北日报》上看到关于蒲纺女工黄萍的报道。黄萍的丈夫5年前病逝,落下一身债。4年前黄萍下岗。守着80多岁的公公婆婆和正在读书的孩子,她艰难地支撑着。张斌来到黄萍家,问道:“你这么困难,怎么不去找我?”黄萍答:“天天看到那么多人围着你,我不忍心,再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张斌又问:“你怎么不重新成个家,也多个照应呀?”黄萍说:“这事也想过,只是怕委屈了孩子。”两句话,说得张斌心头一紧,泪流满面。这就是中国工人的品质,这就是中国女性的美德。他掏出500元钱,塞到黄萍手中,叮嘱说:“快过年了,给小孩买身衣服吧。”接着,想办法给黄萍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
困难企业难处多,张斌首先想的是职工的难处。2004年,集团挤出1200万元,给9000多转换身份的职工买了5年医保;他采取原企业、集团、社区“三家抬”的办法,为几十名重病患者筹措医疗费用。
拍案而起
1999年,蒲纺探索解困之路,由一个法人变成14个法人。2004年,6个厂被批准实施政策性破产,其他厂则被划在了“改制”之列。这一“划”,职工安置出现了两个标准。其中1300多人,与同年进厂职工相比,每月差了几百元。
张斌向省领导再三说明情况。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以《纪要》形式确定实行一个标准。然而,由于有关部门不同意,这一政策在执行中卡壳了。
眼看着职工情绪不稳,张斌心急如焚。今年元月,当着有关部门领导的面,他拍案而起:“这个政策,省政府定了,为什么要翻烧饼?”他推开座椅,站起身来,厉声说道:“我张斌不干失信于民的事,也不想当这个老总,你们谁有本事谁来干。”
气话归气话。回到厂,他连夜上书省领导,申明理由,陈述利害。经省主要领导协调,这一政策终于得以落实。“话说回来,部门也有部门的苦衷。”张斌事后回顾,“但若不据理力争,职工这一关趟不过去,就会出乱子。”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他据理力争。全员下岗之初,他和其他领导四处奔波,让万余困难职工进入低保线;他还从市里要来100个公益性岗位,安排最困难的职工上了岗。
尽在杯中
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上任第二天,张斌就外出招商。
2005年5月2日,他在武汉一家医院做起搏器更换手术。5天后,没来得及拆线,他就随团赴香港招商。繁忙的日程,他忘记了胸前的伤口。几天后,伤口发炎,他仍然没当一回事。到7月份,伤口里流出了黄水,医生一看,大惊失色。病菌若侵入胸腔,后果难料。后到北京手术,侥幸成功。医生都说,张斌命大。
最叫张斌难以忍受的是胰腺炎。一旦发作,唯有双手抱膝,才能略减疼痛。胰腺炎最忌酒精,沾酒必犯。
一次,他带人到福建长乐招商,与几位老板谈得甚是投机。酒桌摆开,他破例举杯。随行的招商部长雷敬元见状,偷偷给他换了凉水。谁知,他舌尖一舔,愤然倒掉杯中水,“蒲纺人的感情,怎能掺杂使假。”他拿过酒瓶,满斟一杯,和老板们一饮而尽。随后,又要斟酒。雷敬元挡住:“张总,你喝不得。”老板们也劝他别喝了。他站起身来,举杯说道:“人逢知己千杯少,这杯酒,是和各位真心交朋友。来!千言万语,尽在杯中。”
回到蒲纺,胰腺炎发作,难忍疼痛,他把座椅掰断。
他的真诚,感动了一批老板。如今,蒲纺已引进7个较大项目,办起大大小小企业42家,3500名员工重新上岗,去年实现税收600万元。
鞠躬尽瘁
今年2月18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张斌被确诊为食道恶性肿瘤。
雪上加霜,妻子和妹妹在病房里哭作一团。张斌心烦意乱,在酒店开了一间房,把自己封闭起来。
他不停地给同事和朋友发短信:千万要善待自己,不爱惜身体,是对事业不负责任……
5个小时后,他回到病房,大发脾气:“我已是癌症晚期,见不得流泪,谁哭,谁就不要再进我的病房。”
病房安静了,他的情绪也安定了。3天后,他在医院召集蒲纺领导班子会议,一一交代工作。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赶到医院,嘱他安心养病,并交代医院领导:“我是活人交给你们,你们要交个活人给我。”
进入第二个疗程,张斌感觉如在毁灭性的打击中煎熬。恶心,难忍的恶心。呕吐,不停地呕吐。整夜整夜,他蹲在马桶边,肠胃里翻江倒海。痛苦至极,他大叫三声:“你吐你吐,吐八口,我吃十口,还赚两口。”
几天过去,他的脖子烤得僵硬,头发几乎掉光。他自我解嘲:颈子成了武汉名品“精武鸭脖”,脑袋成了赤壁特产猕猴桃。
病房中,他摔了一跤,右腿腓骨神经扭伤。不得已,他只好配个拐杖。
即使大病缠身,他仍不忘工作。放疗期间,略能走动,他戴个棒球帽,拄个拐杖,为落实招商项目,一次次“拐”到省政府,穿行在省发改委、省投资公司、省农发行、省财政厅。接待的人,见他脸色蜡黄,心有不忍。他却说:抱癌症之躯,哀兵必胜。
3月中旬,银丰公司联手蒲纺的合作项目举行签字仪式,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出席。尚在放疗中的张斌扶杖走到台前,颤声说:“蒲纺复兴,有劳各位关照,我给大家鞠几个躬!”言毕,向全场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7月底,放化疗结束,他又回到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