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现场

徐迟自传

著名作家方方在会上发言
荆楚网消息 记者 方田 喻敏:12月6日上午,湖北省作协、湖北省文联纪念徐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汉举行。
“徐老是一个雅人,其文学成果将会在时代里永远发光。”会后,记者采访了与会的一些作家、艺术家,对于徐迟老人,所有人都景仰无比。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菊花认为,在徐迟富于激情、成就卓越的创作生涯中,以报告文学最具广泛深入的社会影响,其深刻的思想性、完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至今报告文学创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追忆完徐老光辉的文学生涯后,到场的专家学者纷份表示要继承徐老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服务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菊花、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画家周韶华、省文联主席唐小禾、著名作家方方、熊召政都应邀参加了此次座谈会,湖北省作协主席王先霈主持会议。
方方:80年代末徐老就开始学习使用电脑
“现在我还能经常回忆起徐老爽朗的笑声,一个热情、对文学执着的老人。”著名作家方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徐迟是一个思想开通的老人,或者应该说他的思想一直都很先进。早在上世界80年代末他就开始学习电脑的使用了,那时电脑才刚刚进入中国。“我现在家里还保存着徐老送给我的五笔字练习表。”回忆到这里,方方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自豪的神情。
“徐老是一个雅人,但对于文学却无比严肃,容不得半点马虎。”方方说,徐老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格调不高的文学作品,当场就给报纸的主编写信反映,文学的通俗决不是低俗,务必要把握好尺度。
徐健:父亲要求我们要博彩众长
在座谈会上周韶华表示,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歌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不光文学上造诣很高,其中同时蕴涵着相当深厚的地理、数学、美术知识。《歌德巴赫猜想》以数学公式开头,用细腻的笔法诠释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生活,当时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对于科学的热情。
徐迟的儿子、湖北省文联美协秘书长徐健回忆起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教育来,仍记忆犹新,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艺术与科学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教育我们读书要博彩众长。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文学、美术、音乐、地理等各类书籍他都会主动涉猎,如果没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父亲的报告文学也不会那么的生动。”
简介:
徐迟(1914.10.15——1996.12.13)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当代著名作家,创作包括诗歌、散文等,并以报告文学的创作最为出色,五十年代即产生巨大影响,先后任《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专业创作。新时期后更以《歌德巴赫猜想》(1978年3月)引起轰动,它将当时受人非人的走“白专道路”的知识分子陈景润,作为正面主人公进行赞颂,并且第一次对“文革”做出了近科否认的认识,因此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诗歌方面,其一生创作诗歌约295首。以1939年为界,早期所写多为情怀之作,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作品重意象,诗味足;后期则多为颂歌,政治色彩较浓,艺术性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