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2006十件实事>>本页
站内检索:
[精要评点]硬指标:民生的硬道理

记者 陈春保

《意见》有众多指标,这些指标都是刚性的,它显示着解决民生问题的硬道理。

目标:解决16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背景:农村饮水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点评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我省58%的人口在农村,如果饮水没有保证,民生从何谈起?

农村一些基础设施是公共资源,它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因此,公共管理缺位,是导致今天饮水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解决好水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包括明晰产权、行业约束、经济管理办法、群众监督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投巨资建起的水厂,就难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目标:社区卫生覆盖城市居民比例达到90%以上

背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点评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背后,是医疗卫生公益性质蜕化。由于片面追求利益,卫生资源当然要向市场容量大、利润高的城市畸形聚集,忽视低收入群体。

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同时,改革医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惠民医院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解决低收入人群基本医疗问题。

目标: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

背景:转型失业、新增劳动力等因素,绷紧了就业市场

点评:“充分就业”并非零失业率状态,而是指在允许适度失业率的前提下,所有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年龄人口都能找到维持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就业岗位的状态。

充分就业的关键:政府通过创造有利于就业的经济政策环境和鼓励就业和创业的社会氛围,使公民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目标:小学生入学率达9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95%以上

背景: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影响民生之基

点评必须重视教育的公共性、福利性和公平性。过度的产业化可能使教育“向钱看”。国民教育是构建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最终基础。唯有公共政策向教育倾斜,教育的福利性、公平性才不会受到损害。《意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家庭的孩子倾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既给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以平等的上学机会、发展机会,也为国家建设增添了人力资本,是利国利鄂利民的统一。

目标:城镇经济适用房竣工1400万平方米,改善17.5万户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背景:房价高涨影响大众民生

点评收入决定支出。支出是一种选择。近年来,社会内需乏力,难道与住房等价格攀高无关吗?民有恒产,始有恒心。住房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控制房价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背后是公共管理的创新。因此《意见》称:探索新机制,约束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行为,确保经济适用房真正用于保障收入较低、住房较困难的家庭。

目标: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到800万人

背景:计划经济强调单位保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分散化、社会化

点评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进入社会,自然人抗御风险的能力实际减弱了。因此人对社会的依赖持续上升,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显迫切。这是当前民生缺乏安全感的主因。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意见》强调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等。

目标: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景:城市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污染全省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点评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严重滞后。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环境质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检验环保工作成效关键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荆楚网-湖北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