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2006十件实事>>本页
站内检索:
[专家视点]大决心考验大智慧

赵凌云(省社科院院长、教授、博导)

十大突出问题,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的决心;而《意见》的实施、任务的完成,将是对各级党委执政和各级政府行政能力和智慧的考验。

“民生指标”:政府责任的刚性体现

在《意见》中,我们读到了一系列的“民生指标”。不论是筹资18亿元,新建沼气用户180万户;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还是投资1亿元,免费培训10万农村中小学教师;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居民比例达到90%以上,都是用数字来描述民生问题的解决目标。

公布这些数据,就是一种承诺,就得接受社会监督。因此,是党委政府责任的刚性体现。具体说来,《意见》体现省委省政府的决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和谐湖北建设重点更为突出。和谐湖北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明确现实建设重点,就能真正将决心落到实处。数字标明了工作重点,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将和谐湖北建设落到实在步骤的决心。

其次,和谐湖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更为具体。《意见》将就业、上学、看病、行路、住房、饮水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基本缓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措施、阶段性目标,以及政府投入的资金规模和渠道等都一一明确,这样就将和谐湖北的建设落到可操作的方案之上。

攻克难关:考验执政智慧

《意见》受到了荆楚人民的欢迎、拥护和期待。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并非一日形成,具有深层次原因。坚定的决心要落实到行动,要见成效,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是一场严峻考验。

首先,考验公共资源运作、配置能力和智慧。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我们在解决突出问题时,特别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处理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矛盾。处理好这些关系和矛盾的智慧与艺术,集中起来,就是既要积极进取、尽力而为,又要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不能提脱离实际的标准和口号,要把有限的财力集中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上。

其次,考验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力。目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紧迫课题,是如何消除政策的部门特征,提高政策的公共性;如何消除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增强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和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如何消除政策执行中的梗阻,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第三,考验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的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调动和导引社会资金和其他资源参与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公共部门的建设;要善于运用社会机制,利用有效的政策手段和杠杆,导引各种蕴藏在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中的力量参与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公共部门的建设。

第四,考验改革与创新能力。形成发达而规范的公共部门,形成完善的社会运行机制,形成完善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才是最终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这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创新,破解体制性障碍。

(荆楚网-湖北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