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日报>>文化新闻>>本页
站内检索:

排箫——悠远的民族乐器(图)
(2006-12-21 07:59:16) 荆楚网-湖北日报

刘鄂 实习生李维富

排箫是古老的编管乐器,形似凤翼,富有民族风格。

1978年8月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早期的两支排箫,它们的形状独特,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色彩绚丽的漆绘。这两支排箫虽然形制相同,但相应的管长有别,最长管22.5厘米、上宽11.7厘米、下宽0.85厘米,是一对“雌雄箫”,雄的稍长,雌的略短。出土时,尚可吹出六声音阶。古时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

古代,排箫同编钟、编磬一样,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从春秋到秦汉的近千年里,排箫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汉代的鼓吹中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排箫经过历代的流传发展,形制各异,名字更富有特色,如“底箫”、“雅箫”、“颂箫”、“舜箫”、“籥”、“籁”和“比竹”等。此外,排箫还被称为“参差”、“凤翼”、“短箫”、“云箫”和“秦箫”等。

从春秋至唐末的1600多年间,排箫的管数和长度均不同,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乐器匠师的改进,直到清代才由依次渐短的单凤翼,改为对称的双凤翼形制,并且按律进行编管,箫管的箍子也由绳拴竹捆改成木制套架。

随着我国民族乐器品种的增多和西洋乐器不断传入的影响,排箫因音域较窄,难于满足民族、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发展的需要,逐渐被笛、笙等代替,慢慢地在乐队中销声匿迹了。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