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2006年网络媒体广州行>>本网专稿>>本页
站内检索:
“科学发展看广东”后冷思考
(2006-12-23 10:19:07)

    从红色GDP到绿色GDP的嬗变 --“科学发展看广东”后冷思考

     荆楚网(记者董育雄)“以数字论英雄”——这一贯穿于中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某些地方似乎仍经年不衰的“金科玉律”,在中国改革开放获得持续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敢为天下风气之先”的广东省,终于低下它高傲的头。

    随“科学发展看广东——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东行”,行走于广东各地市和学校、工厂、企业、政府之间,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嬗变。向来具有绝对发言权的红色GDP(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绝对数据),逐渐显露出其将被绿色GDP(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综合评价经济运行和发展质量)的必然趋势。

    佛山:借标准让未来更“美的”

    经济数字的绝对增长,不能带给企业和政府想要的安全感吗?不能。广东省的GDP近几年来都以1000个亿的绝对值在增长,广东省的领导仍为使各项经济数字指标正向增长而忧。

    “标准”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佛山正在做出一个有益的尝试。

    38年前,23人每人出资50元起家;38年后“23人股东公司”发展成年销售额456亿元,计划未来五年内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的中国家电航母之一的美的集团。对这么一个获得高速成长,并以生产空调等家电发家的成功企业来说,在佛山美的办公楼外墙的空调数量简直可以称得上“小家子气”,6~7层老楼只安装了几部大功率空调,在这里,勤俭持家的风格被传承了下来。

    谈及主要用于出口外销的洗碗机按照不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时,该公司一位技术人员说:“我们如果是生产面向欧盟国家的产品时,就必须按欧盟的标准来组织原材料和生产;如果是销往国内的产品,就按照我们的行业标准,也就是国标来组织生产,省事不得,因为市场消费者和监管者不会在意你已经生产和销售过多少台这样的电器,标准才是第一位的。”

    数字说明不了问题,标准才是市场通行证,谁抢占了市场准入标准,谁就将占据市场制高点。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生产与服务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某一企业“突然死亡”后商品质量和售后仍能由接收者或其他同类型企业正常延续,无疑统一的标准,比冷冰冰的数字更有说服力和持续的竞争力。

    正因此,佛山积极鼓励包括众多家电生产企业参与研究和制订行业和国内标准,“只要你今天在标准上下足了功夫,未来,靠标准和管理品牌输出,佛山的企业也能够让生活更‘美的’。”一位佛山企业家这么对记者说。

    古镇:世纪灯王的三大忧思

    企业和地区发展得快,甚至超快速增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吗?不能。广东省扬名国内外的产品品牌众多,同样“倒下”去的名牌企业也不在少数。

    在被称为“中国灯饰之都”的中山市古镇镇,杨副镇长勾画着在不远的未来建成300多米高的“世纪灯王”,3个五星级宾馆的美丽蓝图。这个从1982年到2006年,从一个以来料加工为主要手段,经过三个阶段成长为“中国灯饰之都”,年创百亿GDP,占国内灯饰市场份额的60%左右,常住人口却仅有10万的小镇,其经济实力足以匹敌一个国家特大型重点企业。

    如果按20%利润率和市场份额的60%计算的话,古镇的GDP应在240亿~300亿左右。但在被众多前来采访的记者们问起古镇灯饰一年具体销售额、利润等具体数字,杨副镇长却犯了难,挠头后只好说:“国内灯饰产业一年销售额大概是在2000亿左右,现在灯饰产品的利润率下降很多了,20%左右,但这边灯饰产品的销售有些客人不要票就没有,加上有些企业是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销售,具体的数字不好统计,我们目前上报的数字是130亿左右。”

    古镇重点灯饰企业宝迪斯公司一位高管告诉我们,企业前两年曾和世界某著名电器企业合作生产灯具,但是打着“那时候国内打着那个商标的灯具,很多都是我们生产的。”既然拥有这么强的生产能力,为什么企业不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品品牌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1999年以来先后投入了800~1000万,注册商标和一些重要的产品外观等,但后来发现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为在国内,只要别的厂家将你的产品设计稍作修改,你就没办法指控别人侵权,所以这个事情只好不了了之。”实际上,这是国内灯饰厂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大的OEM(贴牌产品)厂家,创造高额GDP,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和商标。古镇灯饰产业已成为国内同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但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设计和技术,在越来越近WTO苛刻的竞争条件下,仍令人担忧。

    为立足灯饰产业多元发展,古镇下决心开发旅游产业,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建单体高度超过300米的世纪灯王塔以及三个五星级宾馆。但古镇加上打工人员,不到20万,如果要维持三个五星级宾馆正常运转,至少每个月都有要举办一个吸引数千客商左右的国际性的灯饰展,就目前来看非常困难。“开建设这么多的三星级宾馆,并不成熟,加上灯饰产品只是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目前无法估算。”一位专家如此看待古镇规模庞大的旅游开发计划。

    深圳:GDP降速后的掌声与借鉴

    以GDP论英雄的时代,在深圳已经成为过去,继今年8月推出“效益深圳”综合指数后,深圳市调低了2007年的GDP增长速度。

    “效益深圳”指数是以深圳2004年实际数值为标准值。根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4%,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38.57%,比去年同期提高0.47个百分点。同时,深圳万元GDP综合能耗0.5898吨标准煤、水耗32.72立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5%和8.86%;无形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保持上升趋势,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也大幅下降。

    近20多年来,深圳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8%,生产总值增加了1800倍,人口从30万增长到1000多万。以至于人们习惯于将这样的快速发展称之为“深圳速度”。GDP增速下降,这是否会影响深圳的城市竞争力?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唐杰予以否认,他表示深圳最近10年的增长始终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还保持了过去十年所形成的经济增长趋势,保持高度稳定;而“效益深圳”指数的正式出台,更是进一步证明了深圳的竞争力。

    深圳大学一位教授也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深圳调整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将“速度深圳”转变为“效益深圳”,虽然GDP增速下降了,深圳经济的增长模式依然如故。深圳经济运行并未受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而大起大落,而是在一个高位平台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快节奏,一如既往地向前健康发展。有关专家评价说,以单位产出取代经济总量,以效益上升取代GDP增长,以无形资源取代有形资源,“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的正式出台,使“快、好、省”的“效益深圳”模式有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

    出其意料之外的是,迎接深圳调低经济增速数字更多的是掌声和鲜花,这或许可以为众多其他城市由红色GDP向绿色GDP过度提供现实的借鉴。

    1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张黄华华在接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东行”联合采访时指出,广东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阶段。12月23日,肇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惠祥明确指出,肇庆未来的发展看数字,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但更要看质量,不会走某些地方“饥不择食”,什么产业都去做的老路子。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