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2006盘点湖北>>本页
站内检索:
武汉工业喜见百年新格局 改变“一钢独大”
(2006-12-26 07:20:43)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黄磊

19世纪末。1893年9月,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投产。

此后100多年间,历经几次建设高潮,武汉工业从无到有,从单薄到门类齐全,长期雄踞产业规模榜首的,一直是钢铁工业。

21世纪初。2006年7月,武汉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统计数据,汽车及机械产业完成产值264.69亿元,钢铁产业完成产值201.81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96.96亿元。这是该市钢铁产业产值首次被其他产业超过,全市工业从“一钢独大”向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格局转变。

眼下正值岁末,武汉市委政研室一位关注经济走向的专家表示:“今年钢铁产业被超的态势不会有变化。当然,谁当‘老大’只是表象,关键是我们拥有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产业格局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产业集群。”

记者的电子信箱里,近日收到神龙汽车公司发来的函件,宣布该公司2006年实现产销分别超越20万辆的目标指日可待。根据该公司规划,2008年产销将分别超越30万辆,2010年跨越40万辆。

2006年的记事本上,汽车产业的捷报不断传来:“东风系”3大总部会师武汉,东风本田汽车公司年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武汉汽车工业自身,也在走向“多点支撑”。

而在武汉东南部,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武汉·中国光谷”,也终于突破发展瓶颈,大步走向系统集成产品基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本月14日,全球著名的IT企业富士康集团与东湖开发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在东湖开发区建立大规模产业园区。此前的6月,总投资107亿元的武汉芯片厂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在东湖开发区开工。

作为“老大哥”,武汉钢铁产业也在全国性的行业困境中奋力突破。今年以来,武汉钢铁公司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历史性的80%,在省内、省外的拓展项目进展顺利。

经过近20年的调整蓄势,今日之武汉,新老工业更迭基本完成,新工业体系基本合成,“工业强市”战略显示出空前规模和效益。乙烯项目已列入国家规划,烟草产业重回中国烟草产业的“骨干俱乐部”,武船、武重、华中数控、中冶南方等装备制造业快速攀升,产品不断进军海外市场。新的工业区,在阳逻、光谷、沌口等地兴起。

专家认为,武汉目前正面临两股大的制造业转移浪潮:一是海外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处于持续高峰期;二是沿海制造业加紧向内地转移。武汉工业的新格局,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在自主创新和承接转移两方面夯实了基础,正在成为“中部崛起”的强大助推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