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沪、深两市股票总成交突破9万亿元,达到90468.89亿元,较上年增长186.22%;两市股票筹资额累计2204.43亿元,创历史新高。沪、深两市总市值达89403.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5.68%,占GDP的比重已达49.62%。另据统计,如果以沪深300指数全年121%的涨幅进行国际比较,2006年中国A股市场涨幅居全球股市之冠。上证指数收报2675.474点,全年涨幅达130.43%;深圳成份指数收报6647.14点,全年涨幅为132.12%;中小企业板指数较年初上涨76.12%,昨日收报2493.26点。
目前沪市平均市盈率为33.3倍,深市平均市盈率为32.72倍,其中中小企业板为42.03倍。
数据显示,2006年沪市股票成交57816.6亿元,深市股票成交32652.29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板成交3071.55亿元。两市权证成交金额接近2万亿元,其中沪市成交14941.1亿元,深市成交4958.46亿元。
由于行情火爆,两市投资者开户数新增517.68万户,投资者总开户数接近8000万户。
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有1421家,上市股票1507只,发行总股本12655.37亿股。两市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截至目前,两市仅有40家未股改公司,股改总市值占比达到97.85%。
市场十大新闻
一、新老划断,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全流通时代正式开启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推进,暂停一年多的IPO于2006年5月25日重新启动。为规范全流通背景下的收购行为,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截至当年12月25日,沪深两市已有1269家公司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股改公司家数比例达94.49%,市值比例达96.79%,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中国证券市场从此突破了基础性障碍,正式开启了全流通时代。
二、沪深股指创历史新高,总市值逾8万亿元,中国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初步显现
2006年12月15日,沪深股指齐创历史新高。上证综指再度刷新纪录,盘中创出新高2275.49点;深证成指也顺利突破历史大顶6103.62点,终盘收于6168.49点。得益于大市值公司的不断加盟,沪深股市总市值在12月20日首度突破8万亿元大关。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使A股市场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经济晴雨表功能初步显现。
三、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正式施行资本市场迎来转折点
2006年1月1日,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正式实施。“两法”的实施,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两法”实施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出台了公开发行股票的管理办法、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四、全球最大IPO的工行实现A+H同步上市,A股市场迈入新蓝筹时代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不仅创下了全球IPO之最,还开创了A股H股同时同价发行和同步上市的先河。中国最大商业银行“世纪IPO”的完成,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五、证监会打响“清欠攻坚战”
2006年2月底,中国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拉开“清欠攻坚战”序幕。11月初,证监会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工作的通知》,对确保年内完成清欠任务作了明确分工,并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要求。截至2006年11月30日,合计清欠金额256.71亿元,占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52.38%。“清欠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六、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仿真交易演练股指期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开始操练。成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适时开展金融期货交易,是适应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创新。
七、基金“封转开”正式启动开放式基金发行火爆
华夏基金旗下的基金兴业2006年7月14日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基金兴业转型事项。这标志着首例基金“封转开”正式启动。同时,随着A股行情全面回暖,开放式基金发行火爆异常。2006年全年诞生了6只百亿基金。
八、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壮大融资融券交易试点稳步推进
2006年以来,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大。新募集基金规模同比增长了262%,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规模进一步增加。融资融券方面,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8月21日发布施行《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8月30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9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标志着融资融券试点的规章已全部出齐,进入操作阶段只待管理层公布合格证券公司名单。
九、QDII开闸金融三领域,社保基金海外选秀尘埃落定
2006年4月14日,央行发文分别放宽了银行、基金、保险这三大主要金融行业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的限制,同时放宽的还有部分经常项目,其中包括个人用汇额度。而自2006年5月起开始的社保基金海外选秀,也终于在岁末尘埃落定。从最终选定结果来看,10家投资管理机构中,既包括擅长投资股票者,也包括擅长投资债券者;既涵盖了美国公司,也囊括了欧洲公司,全球顶尖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几乎全部被收入其中。
十、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收官
截至2006年10月31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收官,所有问题券商的清理重整方案都已基本落定。2007年8月起,监管部门对于券商的监管工作将转入常规监管阶段。
四大行业涨幅翻番
2006年,我国股市迎来了5年熊市后的大牛市,个股以及板块表现精彩纷呈,盘点2006年行业板块的市场走势,对指导今后的投资与操作具有积极意义。
2006年是普涨行情,所有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根据统计,从行业表现来看,证监会十三大行业中有四大行业表现极为出色,分别是金融与保险业、房地产业、采掘业、批发与零售业。其中金融与保险业以全年行业涨幅202.32%位居首位。房地产业、采掘业、批发与零售业年度涨幅分别为162.93%、148.38%和128.44%。
其它行业表现优劣顺序分别为制造业上涨113.19%、农林牧渔服务业上涨156.39%、建筑业上涨104.99%、传播与文化产业上涨99.19%、信息技术业上涨93.05%、社会服务业上涨88.92%、综合类上涨81.99%、交通运输与仓储业上涨52.33%,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全年仅上涨44.07%,涨幅位居所有行业的末位。应该说,2006年即使采取傻瓜型买入持有策略,所有的行业均能获取一定的收益,但各行业投资收益各不相同,而四大行业的涨幅则整体跑赢大盘。金融、地产等四大行业成为2006年大赢家。
三成股票跑赢大盘
整个2006年,中国股市带给股民的不仅是牛市确立后日渐恢复的信心,更是牛股捕获后日进斗金的巨利。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股民自始至终“跑不赢大盘”。
根统计,2006年70%的投资者盈利赚钱,5%收益翻番,2%亏损过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据WIND统计,2006年1400家A股中仅400家跑赢大盘,甚至还有50余家较去年出现下跌。
基金成为大赢家
311只基金交上2006年投资业绩答卷。据统计,指数型基金整体表现最好,可比的简单平均净值增长率达125.87%,比主动投资型的股票基金高4个多百分点。上证指数同期涨幅为130.43%。
可比的股票基金简单平均年净值增长率为121.41%,其中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以182.22%的净值增长率夺得年度冠军,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分别以173.03%和171.59%的净值增长率排第二和第三名。此外,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2.48%;平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8.89%。
开放式股票方向基金中,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翻番的共有93只,其中跑赢上证指数的有32只。
53只封闭式基金简单平均年净值增长率为106.51%。基金安久、科翔和久富分别以132.63%、128.08%和127.50%的净值增长率居前三名,其中基金安久跑赢上证指数。
泛海建设“牛气冲天”
2006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30%,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全年累计升幅超过200%的就有139家。其中,累计涨幅前十名的股票,涨幅都在400%以上。去年最牛,涨幅最大的是泛海建设,达65.08%(详见下表)。
流行新词
黄金十年
沪综指突破2000点以后描绘市场远景的时髦新词。
小非
持有5%以下的公司股票的非流通股东,超过5%则为大非。
仿真交易
股指期货模拟交易。
清欠
清查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关联方的资金占用情况。
绿鞋
主承销商按同一发行价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数额15%的股份。
封转开
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