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日报>>日报关注>>本页
站内检索:

[元旦特刊]发展可圈可点(图)
(2007-01-02 07:57:04)

总策划:江作苏 杨敬文

统筹:李云述 陈书华

文字提供:曾遗荣 赵良英 张小燕 张云宽 陈勇 谢慧敏

新年钟声敲响,我们豪情满怀地跨进2007年。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倍感自豪!因为我们耕耘,荆楚大地才有那么多的收获;因为我们奋进,湖北各业才有那么快的发展。新年前夕,湖北日报年终专稿《奋进2006》,报道了我省2006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今天我们奉献《元旦特刊》,《湖北,发展可圈可点》反映的是2006年我省经济、科技、党建、社会等方面的亮点。也许,这些报道挂一漏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2006年的这些可圈可点,将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湖北,再创2007年新的辉煌。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都来一起耕耘,我们都来一起奋进,2007年的荆楚大地一定更加欣欣向荣!


●  高新技术产业蒸蒸日上,已有高新技术(园)区13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预计产业今年可实现增加值670亿元,增长25.4%,为“十五”以来最高水平,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8个百分点。
   
    ●  电力工业实现新突破,新投产火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08万千瓦,目前在建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近400万千瓦。全省投产试运行60万千瓦级的大型发电机组4台,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迎冬度枯”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千亿元产业计划”起步稳健,1月至11月,食品行业增加值增长24.2%,纺织行业增长25.5%,电子信息行业增长48.4%,石化行业增长20.6%,汽车行业增长16.4%,钢铁行业增长6.7%。
   
    ●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11月底建成县乡油路路基845公里,路面1044公里;通村油路路基2.57万公里,路面2.3万公里;村通电话率达到100%,解决了近1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50户以上电视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
   
    ●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初见成效。预计去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46吨标准煤,比上年末下降3.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列入“百家企业节能工程”的100家企业实现节能230万吨标准煤。对不符合国家政策的1101个矿山限期整顿,较好地解决了磷矿无证勘查开采和乱采滥挖问题。
   
    ●  固定资产投资自1999年以来首资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8.7亿元,完成年投资计划的95.1%。荆(州)东、汉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仪长管线湖北段、武钢二硅钢、东风本田、湖北中科铜箔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0亿元的宜昌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开工,
   
    ●  102个县市区和962个乡镇在2006年年底前选出了新一届人大代表,并在代表选举完成后的2个月内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近4000万人参加县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其中2500多万人同时参加乡级人大换届选举,是一次生动的民主实践。

●  至2006年6月底,全省共有128914个单位,150824个党组织,315万多名党员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活动中有95万多名党员参加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办好事办实事320多万件。
   
    ●  农民出行更容易。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共新增通村沥青水泥路23041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通达率达到61%,比去年底增加了18%。武汉、鄂州两市则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全省新增的92个五级站、2015个候车亭、3696个招呼站,让农民乘车告别日晒雨淋。
   
    ●  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提速。阳逻大桥北接线、武汉阳逻国际集装箱中心二期工程等交通项目相继完工,武汉市7条高速出口路和关葛一级公路建设明显加快。武汉城市圈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公里,开工建设144公里,分别占全省新增里程和新开工建设里程的39.6%和96%。
   
    ●  省政府斥资1亿元支持长江港口等水运建设,湖北水运振兴工程全面启动。我省第一个交通航电枢纽工程——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进展顺利,进入大坝主体施工阶段。香溪河干流航道疏浚工程、武钢工业港码头改建、湖北亚东专用码头等工程顺利建成,黄石港外贸综合码头等6个项目开工。
   
    ●  “八艺节”场馆建设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省规划中的34个场馆已开工30个,完工的10个,累计完成投资18.91亿元。其中,省艺术馆、洪山礼堂正进行室内装饰施工,武汉琴台大剧院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今年6月,所有场馆建设将全部完工。
   
    ●  我省新增1亿元科技资金,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973计划”。我省目前与欧洲共执行了117个科技合作项目,其中中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26个,中标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

●  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我省已有国家A级旅游区99家,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别有7个、12个。古老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成就了我省旅游景点多元化的特色。岁末,旅游部门公布:入境游客量突破百万大关,同比增长三成,恢复至2002年最高水平。


拥有优越地理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湖北正从优势大省转向造船大省。(记者王威摄)


高科技带我们进入神奇的光电世界。(记者王威摄)


荆州新扩建的周家岭变电站使当地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状况得到缓解。(记者曲河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生产出口山葱。(记者曲河摄)


革命老区罗田县通村公路进大山。(记者曲河摄)


武汉东风本田C-RV生产线。(记者王威摄)


去年冬至,安陆市迎春社区工作人员为特困户送御寒棉被。(记者曲河摄)


武汉市7条高速出口路之一的汉英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记者王威摄)


日前,我省公路隧道火灾感烟报警在恩施试验成功,受到专家高度称赞,并填补国内空白,即将运用到我省公路隧道中。(记者杨平摄)


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在全国首次采用节能照明,目前正在全国公路推广。(记者杨平摄)


去年9月6日,来自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的务工人员在武汉光谷中心花园施工现场通过流动票箱投票。(记者赵良英摄)


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九店村农民家门口乘公汽。(记者曲河摄)


今年省博物馆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记者陈迹摄)


三峡大坝。(省旅游局提供)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