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站内检索:

[元旦特刊]世界,合作竞争共存(图)
(2007-01-02 08:56:03)

图文均据新华社电

2006年,世界呈现出一幅纷繁复杂的画面:国际战略安全形势稳定,但局部地区动荡不安,不确定因素增多;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大国互相借重加强,但分歧和竞争也很明显;不同文明交流加深,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专家指出,安全威胁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世界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分歧,开展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2006年大国关系合作竞争

2006年,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地位没有动摇,但由于受困于中东,布什政府不得不考虑进行政策调整。与此同时,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世界其他重要力量不断攀升,在国际舞台上更趋活跃。世界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大国之间利益互相渗透程度日深,政治上相互依存和借重的趋势更加明显。

巴以争端、伊朗核问题以及朝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推动了大国关系互动。一年来,各大国为解决这些国际热点问题展开了密集的磋商活动。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国际问题不仅关系到当事国重要利益,也涉及世界大国的利益。这是大国就这些问题进行多边磋商的基础。

一年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是大国关系及整个国际关系的一个“亮点”。大国在经济安全、传染性疾病、禽流感、自然灾害、毒品走私、跨国犯罪、艾滋病传播以及环境污染、人口控制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力度明显加强,成效显著。

同时,大国在地缘政治战略上的竞争也十分明显。

2006年,世界大国在对外交往活动中,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外交手段外,越来越多地使用能源、经济、文化、民间交往等非传统外交手段。这些非传统外交手段显示出传统外交手段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加强文化交往、经贸联系和民间往来已成为大国关系互动中的重要内容。软实力外交与硬实力外交相辅相成。


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把苏联视为头号对手。冷战期间,军备竞赛、军事入侵、种族冲突以及边界纠纷等传统安全问题吸引了人们在安全方面的注意力。因此,当时安全问题的重点是如何防止国家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防止国家领土遭受侵犯,阻止种族、宗教等因素引起的冲突等。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国际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类的关注。

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更广泛和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信息、生态环境等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危机、资源短缺、疾病蔓延、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经济安全、非法移民、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海盗、洗钱等方面。

非传统安全问题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和国家间关系。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减少或消除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危害,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维护国际安全需要多边合作

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国际安全面对的诸多挑战不是某个国家的个别问题,而是涉及全球的普遍问题。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长期的努力。

专家指出,解决国际安全威胁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国际合作,世界多极化无疑有助于减少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美国在解决安全领域里的问题时“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布什政府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和过度使用“硬实力”而忽视了“软实力”。美国发动了不受欢迎的伊拉克战争不仅使它在国际上失去人心,也限制了它应对其他全球性安全挑战的能力。

专家们还指出了发展经济在应对安全挑战方面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正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专家表示,要实现中东和平,国际社会必须帮助中东地区国家达成并落实一个地区和平和发展的共识。

专家认为,安全威胁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世界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分歧,超越国际政治中的利益分歧,开展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2006年世界大局

战略安全态势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2006年,大国之间互动频繁,战略安全态势稳定,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安全挑战依然严峻。

在传统安全领域,一些军事大国加紧军事力量扩张。美国控制全球战略未变,发展高精尖武器并实施太空计划,重点加强在太平洋军力,强化美日军事同盟,防范新兴大国意图明显。北约决定继续东扩,试图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此外,俄、英、法、日、印等国也在加紧武器装备现代化,以巩固维护本国利益的后盾。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挑战。伊核问题前景依然扑朔迷离,如何解决朝核问题成为一道复杂难题。

虽然国际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但局部地区依然冲突不断,特别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


多极化趋势不可挡大国互动明显加强

一年来,超级大国地位受到削弱,多力量中心形成的格局进一步发展,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美国处理国际事务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这也表明超级大国实力再强,也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意志解决种种国际问题,单边主义是条死胡同。美国被迫调整了政策,其他大国也积极协作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对陷入僵局的伊朗核问题,美、俄、中、法、英、德六国全面介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朝鲜核试验后,有关各方积极协商对策。

2006年,大国互动关系引人注目: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两国领导人多次晤谈,协调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是建设性合作者;美俄关系龃龉增多,但合作协调仍是主流;美欧弥合分歧,战略同盟关系有所恢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层次发展,领导人多次会晤,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水平又有新高;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发展,高层互访频繁,欧盟出台新对华关系文件;中日打开持续5年的政治僵局,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在过去一年中,俄罗斯国力继续恢复,欧盟继续发展壮大,中、印等国力量继续加强。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反映出多极化趋势的继续发展,也折射出单极与多极的斗争将更加深刻复杂。


 世界多文明共存思想文化斗争复杂

2006年,各国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中国与俄罗斯等国互办“国家年”,与美欧一些国家也举行了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伊斯兰国家、非洲国家也积极寻求与欧美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一理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美国以文化产业优势加紧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试图通过推行西方民主价值观,改造世界其他文明。此外,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改革、人权、安全、发展等方面始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


2006年12月14日,潘基文(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安南握手。当天,潘基文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职。



2006年世界原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图为2006年7月28日,在韩国安阳,一名韩国石油公司的员工指着电子屏幕上不断攀升的石油价格曲线。


美国外交政策调整


2006年,布什政府在应对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时顾此失彼,鲜有建树。在2006年11月初举行的中期选举中,美国上下集体反思,敦促白宫调整对外政策。图为2006年12月6日,美国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向布什提交的报告称,伊拉克局势非常“严重”,正在“恶化”。


伊拉克受伤

一名在炸弹爆炸事件中受伤的伊拉克女孩躺在巴古拜的一家医院内接受治疗。


黎以战火

2006年8月14日,以色列与黎巴嫩停火,一名以军士兵在坦克上晒被褥。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青年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


核武阴云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西部城市哈马丹向群众发表演讲。


反战行动

反战组织在白宫前的公园内参加绝食抗议。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