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站内检索:

[元旦特刊]中国,健步迈向和谐(图)
(2007-01-02 08:46:40)

图文均据新华社电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科学发展大潮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有了新提高,政策上有了新举措,实践上有了新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影响力继续上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一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关键词,中央和地方“好戏连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稳定、完善和强化,9亿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3397亿元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及时注入新农村,多策并举可望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衣、食、住、行”等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更多保障。

从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念,到让所有的孩子念好书;从复旦大学面试招生开启破冰之旅,到“港校热”急剧升温……回首2006年,“公平”“平等”“以学生为本”等字眼让人心中充满暖意。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一系列重大改革向纵深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积极变化。创建社区医院,缓解百姓看病难;银行上市,增强对客户服务能力;农村综合改革,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国企改革,企业兴旺职工收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给百姓更多文化产品;行政体制改革,从“管民”到服务。

从中央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反腐利剑斩落一批高官,陈良宇等人的处理,彰显党中央反腐倡廉之决心。金秋十月的中央全会提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这一年中国健步走向和谐。(石诗)

回眸2006年,无论是辛劳的马路清洁工,还是忙碌的城市白领,无论是西部山区小学的孩子,还是东部工厂里的打工族……他们心中涌动着对和谐生活的感动和期待。

9亿农民告别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从2006年第一天开始,中国9亿农民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去年,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已有28个,全年减轻农民负担约220亿元。今年,农业税在所有省份被取消。同时,在“后农业税”时代,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在29个省份陆续展开。

农业税废止表明,从今往后9亿中国农民将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他们的利益将得到更多的维护。这是中国农村面貌即将迎来新一轮巨变的标志性事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提升至1600元,逾七成工薪族不用纳税

200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执行了25年的800元个税起征点走进了历史。为此,逾七成工薪族不用纳税,国家财政每年少收入280亿元。

全国农民工加入工会人数突破2100万,新增650万,占工会会员13.8%

2006年2月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9000余字的文件涉及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护等政策措施。对1.2亿农民工来说,这是2006年的天大喜讯。全国40%的县、区启动新型合作医疗,每人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全国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的不和谐痛点。今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为此投入47.3亿元,比上年增加41.9亿元,增长7倍多。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突破1000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支点。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了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全年新增就业人员突破1000万人。“两免一补”政策使西部480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从2006年起,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一年西部480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到2007年,这一政策将惠及中国农村地区约1.6亿中小学生,占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的80%。5年内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信访总量继续下降,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率达到90%以上

2006年5月1日,是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一周年。国家信访局接待的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29.9%和39.8%。今年上半年,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部门接待群众集体上访批次、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和19.1%。

信访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社保“高压线”碰不得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因上海社保基金案被查处。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切实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

“和谐”促中国提升“软实力”

22日清晨,除了北京进入冬至的寒冷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天安门广场却依然如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早早等候在此,只为参加一项神圣的仪式———升国旗。

国家对国民的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对其国民的凝聚力正在随着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高涨,中国的“软实力”也将伴随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而逐步提升。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这一历史性的国策决定向世界宣告:“和谐”将作为中国人共存发展的纽带,成为中国社会凝聚力的代名词。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执行了25年的800元个税起征点走进历史。虽然国家财政每年由此少收280亿元,但却让成为“免税一族”的“王伟”们感到被关照的幸福。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说,收入差距拉大最牵动13亿中国人的神经。中国政府已用实际政策制定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时间表。十六届六中全会庄重承诺:到2020年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针对城乡居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难、上学难问题,中央财政今年投入47.3亿元,比上年增长7倍多,为全国40%的县、区启动新型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从2006年起,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2007年,这一政策将惠及中国农村地区约1.6亿中小学生,占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的80%。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赵存生认为,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旨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面对矛盾,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2006年,网络舆论依然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人们的视野:对弱势群体的声援,对假恶丑现象的抨击,对国家发展的建言献策……在人们对东北、云南等地矿难肇事者的声讨中,在人们为11年资助178名儿童的丛飞不幸病逝流下的泪水中,外界所能读到的是民心所向形成的巨大合力,感到的是13亿中国人的价值选择。


胡锦涛会见维吾尔族老人


温家宝走访粮油市场


两免一补教育公平


岗位培训增加就业


春风化雨三农开颜


青藏铁路改变生活


合作医疗生命保障


经济增长股市新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荣八耻道德标杆


民间文化重放异彩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