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日报>>科教时代>>本页
站内检索:

心灵的祛魅——评介《心灵的解构》
(2007-01-04 08:41:24) 荆楚网-湖北日报

李愿来 赵泽林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肇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方心灵哲学本体论变革,既可以说是新时期这一核心问题的延续和复归,也是在新科技成果和哲学方法论支持下对心灵本体论问题的进一步探索,这一本体论变革业已成为当代哲学家关注的聚焦点。但是,国内的此类研究却一直沉寂无言。于如此境遇之中,当今中国哲学界亟待中国心灵哲学研究者一方面积极吸取外域成果,一方面自觉地担当起民族文化创新的任务,建构扎根于本土资源的心灵哲学本体论。高新民教授的《心灵的解构—心灵哲学本体论变革研究》(高新民、刘占峰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正是此种探索的一个积极成果。

该著逻辑严密。作者认为,解构的基础性工作在于重构,即提炼一个明确的批判对象,缺乏这一必要的环节,解构的工作就成了没有明确对象的自说自话。建构乃是解构的目的所在,否则解构仍只是盲目。该书按重构—解构—建构的运思理路,依次阐发了民间心理学、西方心灵哲学的本体论变革。如何祛除覆盖在心灵之上的神秘色彩,抛弃其对世界和人的心/物二重化理解,阐发一种全新的心灵理论?《心灵的解构》上篇着力考察并反思最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心灵哲学中所发生的本体论变革。《心灵的解构》下篇围绕着究竟“人在什么意义上有心”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作者重塑了心灵的本体论,揭开了人类关于“心灵”观念的神秘面纱。

作者开创性地循以下思路祛除了心灵观念的神秘性。一是作者通过对汉语心理语言文字的研究认为:汉语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一样,都是遵循对象→观念→语言的路径而产生的,心理语言原本是要表达某种真实的心理过程。二是该著对克里克“惊人的假说”和埃德尔曼的“动态核心说”等脑科学进行了详实考察。作者认为,心理语言所描述的是一个二阶的物理世界运动事实。进而,作者强调意识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不是绝对的,在本体论上,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关系”。于此,对哲学基本问题也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审视。从根本上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根源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的“虚假”问题。但这一问题在近代获得转型,为人们摆脱原始灵魂观念的二元论预设而向问题的本真意义回归创造了条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心灵的解构》一书所涉议题属国内尚无人涉足的领地,本成果在学术界处于前沿地位。该著旁征博引而游刃有余,回归经典又力求突破。作者对“心灵”之“本体”祛魅的思索,注重哲学思辩与科学实证的结合,置身于当代心灵哲学的前沿而又回归于民族文化资源,吸收西方哲学理论成果和分析方法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结论和精神。该著于学术界,推动心灵哲学、语言哲学、认识论、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