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2月>>本页
站内检索:
挖掘新闻的“后续价值”………………………………宋永鸿
(2007-01-08 11:54:18)

挖掘新闻的“后续价值”
    
宋永鸿(武汉晚报 430015)
    
     一、进展式新闻重在抓准“第一”“第二”落点

     2005年3月,被指控杀妻而身陷囹圄的湖北京山人佘祥林,因妻子突然“现身”而冤情大白,一时成为轰动新闻,各媒体竞相做了详尽报道。事过一年后,在这个新闻人物开始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本地《武汉晚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等媒体再次聚焦佘祥林。2006年4月3日,以上媒体分别刊发《佘祥林已有意中人》,《佘祥林移居宜昌年内结婚》的消息,披露了“佘祥林在与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在情感生活上有了新的选择”,同时介绍了他目前的生活状况。

     此后的4月10日和4月17日,媒体推出通讯:《冤情最终得以昭雪(引题) 佘祥林:现在的我心如止水(主题)》和《佘祥林的一年》,以记者回访形式对佘祥林案水落石出一年后他人生轨迹的变化和生活状态作了详尽披露:“心中牵挂着前妻,努力去适应社会”;“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为爸爸和弟弟盖房买房”;“我的幸运不是个人的”等内心流露,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个特殊人物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看点”。

     佘祥林案的“轰动效应”已时过一年,新闻由头已去,但作为新闻人物主体的佘祥林的新闻价值,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弱化、消失。相反,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如何变化、有何新举动,更为人们所关注,并能产生强烈的欲知念头,其身上可继续挖掘的新闻价值也就越高。武汉媒体的这组报道,正是不断追踪深挖,变化而衍生出的“第二”、“第三”落点的新闻。
    
     二、衍生全新的“后续新闻”

     实践充分证明:跟进、追访和深挖是挖掘“进展型”、“成长型”新闻的一个有效途径。请看一个例证:2005年11月10日,武汉市出台规定:副处级以上干部在市内进行公务活动时,不得进经营性酒店进餐,各媒体在报道此事后均“揠旗息鼓”,嘎然而止。只有一家媒体记者在首日报道了《六禁令严管处以上官员嘴巴》这条新闻后,马不停蹄地跟进,紧接着于次日(11月12日)抓出了新闻《武汉“公款吃喝禁令”下达第一天记者目击记:机关食堂坐满了 酒店包房也没空着》,现场实录了记者暗访到的情况,在当天各媒体中独树一帜。事隔两天,该报又抓出了《应对武汉公款用餐六条禁令 某酒店拉起工作餐横幅》的消息,也是由“公务用餐禁令”引伸出来的,抢抓到了“第二落点”的独家新闻。

     2005年初对涉嫌杀妻骗保的汉正街王氏两兄弟的报道,在各媒体报道了“王氏两兄弟涉嫌杀妻骗保”便就此打住的时候,《武汉晚报》记者紧盯事态发展,特别是获悉法院将根据“疑案从无”原则无罪释放两人时,更是保持高度关注与职业敏感,相继抓出了“王氏兄弟拟索一元钱国家赔偿”、“王氏兄弟获释”等独家新闻稿件。如果记者抓了首发新闻后便作罢,这些新闻便从手指缝中漏掉了。

     以上例证提醒我们:对手上的新闻线索与信息,除了抢抓“第一落点”的时效性与新闻性,还应运用进展、延伸的思维,理性分析,深挖其潜在价值与后续新闻生长空间,持续关注新闻的动态变化,善于捕捉“第二落点”、“第三落点”,将其新闻价值用足、挖透。特别是对处在动态进展中的新闻,适时“回头看”,能清晰地掌握其变化轨迹,从而获得由此衍生出的后续新闻。这也是一个让手上的新闻不断“增值”的过程。 “让新闻延伸”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线索跟进深挖型。是在首发新闻之后根据新闻进展随时发掘新闻点、采写动态新闻。包括“佘祥林追踪报道”、“涉嫌杀妻骗保的王氏两兄弟的报道”、 “干部公务活动禁入酒店”等。

     2006年4月,《武汉晚报》报道了“儿子丢下婴儿玩失踪,老人无力抚养三孙子无奈报警”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反响,三个婴儿的父亲也现身表示“一定要尽到抚养责任”。到此,报道可以圆满收尾。但事隔两个多月后三个婴儿现况如何?6月底,记者回访发现此事有了新的“变数”——三个婴儿的父亲将孩子转接到其姨妈家后,又“失踪”了,三个婴儿的命运再次发生危机。记者紧接着发了这篇时隔近三个月的追踪报道《苦命双胞胎再处“绝境”》,再次牵动了读者的心。

     ——题材延伸拓展型。是运用关联思维发掘新闻空间,不断拓展报道面与新闻切入点。2006年7月初《楚天都市报》的“为血人英雄寻找目击者与当事人”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5月16日晚,一名男子在汉口利济路人行天桥上因见义勇为阻止小偷扒窃而被刺,满身是血倒在医院大厅内。记者一直跟踪采访到警方介入,并从桂林抓获到了犯罪嫌疑人。案件本身应该到此为止了。记者却从中敏锐地发现,警方多方寻找案发当事人(遇窃的女子)和目击证人而不得。这是一个事关社会正气和道德的问题。记者由此接着推出了“寻找现场当事人与目击者”报道。在强大的舆论作用下,目击者主动站出来指证了案犯,但遇窃的女子却迟迟不见露面,记者紧追不舍,又推出报道《市民呼吁遇窃女子站出来》。此后,遇窃女子的哥哥终于现身并在血人英雄坟前跪谢,记者做了及时报道。但一天后,此事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跪谢英雄的男子又宣称“自已并不是遇窃女子的哥哥,只是出于正义而站出来,希望能促使遇窃女子站出来。”此事可谓“一波三折”,在记者拓展式思维引导下,这些后续新闻的显著性已远远超过了案件新闻本身。
    
     三、拓展新闻发现的空间

     深挖新闻的后续价值,可采用以下步骤:

     1. 价值判断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闻信息越来越“精贵”。其“含金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记者的发现能力与挖掘程度,使手上的新闻信息资源“物尽其用”,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以上所举的“武汉对副处级以上公务人员禁酒令”连续报道,实际上是对首发新闻的求证与探知的过程,是对首篇消息留下“余笔”的挖掘与追问,也是将新闻价值运用最大化的实践展示。同时,顺着这则新闻进展的过程,也应答了读者阅读首篇报道后产生的疑问与阅读兴趣。可见,对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分析判断其价值有多高、能否跟进深挖。

     显性新闻事件,往往处于不断变化、进展的动态过程中,为读者所普遍关注,易成为话题或谈资。其跟进价值高,深度开掘的空间也大。

     2005年12月3日,武汉市城管部门依据“户外广告招牌设置规范”,拆除了洪山公交站等数十个公交站亭。这本身是一个事件性新闻,但它有没有更大的潜在价值?有媒体记者敏锐地发现这背后大有文章可做:因为公交部门手上也有占得住理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声称将对城管部门的举动进行行政执法处罚。矛盾最集中、最具争议的地方最容易产生新闻。此后一周内,记者相继追出了《站亭该不该拆 ?两部门各执一词》;《公交办向城管下达行政执法通知书 要求限期恢复洪山站亭》;《武昌区城管局负责人表态:拆亭行为没有任何问题》;《武汉市城管、交委协商决定:暂缓拆除其它超标站亭》等(见楚天都市报2005年12月5日—7日连续报道),真实还原了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

     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新闻含量高,其命运为很多人关注。恰到好处的回访往往能展现其生活、工作的新动态、新变化。如《楚天金报》2006年6月19日对勇敢驾车冲向持枪劫匪、见义勇为好青年蒋雪峰的回访《蒋雪峰:英雄甘当“服务员”》,展示了蒋雪峰负伤后从结婚、成家到就业的生活状况,让读者得以了解其命运变化与人生轨迹;《楚天金报》2006年6月22日24版对一度誉满全国、先后三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的东风汽车公司汽车“调整大王”王涛的再访篇《王涛:一个承诺欠了女儿11年》等,就是这类新闻的拓展和延伸。

     2. 拓展思路

     记者要善于触类旁通,打破“一事一报”、“就事论事”的传统观念束缚,不断开拓自已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领域,由此及彼,打开更大的报道空间。

     2005年9月10日,武汉各媒体均报道了“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强拆太阳能热水器,业主将其告上法庭”一事。有记者站在更广的高度上思考了这一现象,由热水器延伸到了铝合金阳台、防盗网空调等,抓出了独家跟踪报道《自已的房子,能做多少主?》,将争议拓展到“业主权益到底有多大?”这一更多人关心的话题上。这是从一个简单的事件性新闻入手,运用联系的观点与发散型思维,把新闻做热做大的有效途径。

     拓展思路重在细致的观察与发现“眼光”。2006年5月12日,武汉市韩家墩派出所民警在将一名被受害人咬断舌头的嫌疑人送到医院施救时,因治疗费无法结清而不得不抵押了自已的警官证。记者从此事入手,深入调查了解,发现这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政府对于110急救专项补助资金的下拨环节不畅,致使紧急人道救助频频受阻。据此记者采写出通讯《断舌案“咬”出人道救助悬案——对武汉110医疗急救困境的调查》。

     3.跟进关注

     对有进一步深挖价值的新闻,要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理清新闻发生、成长、变动的脉络,随时介入。对于进展式新闻,发生质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记者要有足够耐心。这种等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新闻价值的辩析与判断、再证实的过程。

     2006年3月,曾在武汉“热成一片”的“掉渣儿馅饼”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许多加盟商准备起诉“烧饼皇后”晏琳。《武汉晨报》记者获知此信息后,敏锐地觉察到此后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随即跟进。从3月底到4月下旬,相继采写出了《“烧饼皇后”被加盟商状告欺诈坐上被告席》;《庭审焦点:“掉渣儿”有无特许经营权 “掉渣儿”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庭后对话: “烧饼皇后”晏琳:我问心无愧》;《“掉渣儿”掉下6大悬念:晏琳为什么甩卖技术 “掉渣儿”烧饼有无绝密配方 晏琳到底挣了多少钱 谁是“掉渣儿” 为什么与加盟商提前解约 何时走出跟风怪圈》;《昔日烧饼皇后晏琳:我很冤 回应各界猜测质疑》……报道一直持续到6月底,一审宣判《“掉渣儿”烧饼第一案宣判:原告赔偿请求被驳回》。记者对此事的进展“盯”了三个多月。从整组报道中,清晰地看出事态进展的全过程。

     4. 选准“契机”

     跟进的稿件要抓准出手“契机”。“契机”是指进展式新闻有显著的新闻由头;处于特殊时节或环境中;由量变跃为质变;读者关注度相对集中的时机等。

     贩毒案主犯、武汉同济药业原董事长周小明2005年初在武汉被捕,《武汉晚报》当时做了大篇幅报道。事隔一年多,《武汉晚报》将关注目光再次瞄准了周小明,此时周小明刚被判无期徒刑。而《武汉晚报》此时切入“回访”,选的时机正好是“世界禁毒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其关注度自然非常高。

     再比如,几年前全国各地铁路、公路客运部门纷纷成立了“爱心援助点”,用职工爱心捐款帮助那些因故无钱返家的旅客。此事本身是新闻,媒体都做了报道。此后大多数媒体便失去了继续关注此事的兴趣。唯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一年后回访了北京、兰州、沈阳等地的“爱心援助点”,了解到其处境尴尬,多数“入不敷出”,折射出社会爱心与诚信缺失间的明显反差。此稿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时机选择的特定性、特指性和显著性越强,新闻进展的前后反差往往越强,变化程度越大,产生的新闻点越多,新闻价值当然也会越高。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