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2月>>本页
站内检索:
新形势下时事新闻的卖点…………陈建良 国 祥 彭 磊
(2007-01-08 12:46:12)

  当今社会,密集的信息传播,加速了时事新闻发展的进程。作为省级党报,如何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吸引读者的眼球?是新形势下时事新闻报道面临的一道新课题。
    
  在读者需求上找卖点
    
  说到地方党报时事新闻,笔者的一些朋友闲谈时认为,看了一家媒体就不想再看另一家,问其原因,回答是,因为都是来自新华社的稿件,内容大致相同,编辑只是删删而已。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反映出一个问题:地方时事新闻仍缺乏卖点,时事新闻必须在读者需求上作文章。
    
  其一,读者兴趣原则。纸媒竞争,说到底争的是读者,抢的是市场。作为时事编辑,应解放思想,根据读者需求做好定位,在选稿编稿的同时,不时问问自己:有多少读者会关注自己编辑的新闻。
    
  满足读者兴趣原则,首先是所编发的新闻要引起读者注意。有专家调查分析,读者注意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信息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读者自身对某一信息的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时事编辑要设法使所编辑的新闻能诱发、维持和强化特定读者群的阅读兴趣,并根据读者需求作出快速调整和改进,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才有卖点。
    
  其二,定向性传播原则。定向性传播,实际上是取舍,根据特殊的读者或读者特殊的要求,为之提供特殊的精神食粮。在信息过剩时代,由于读者的阅报心理不同,对时事新闻的要求也不同,时事编辑应该将读者的共同兴趣与特殊兴趣综合起来确定办报方针。也就是说,时事新闻要讲究传播效应,还要以定向性传播信息争夺读者眼球。
    
  分析当今新兴的各类都市报现象,之所以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划定明确的目标受众,为之度身定作感兴趣的新闻。而党报的时事新闻现状,就新闻论新闻还是多了一点,规定动作还是多了一点,并未有意识地去掌控读者的兴趣和阅报心理。只讲指导性,而忽视不同读者群兴趣,尤其是具有深层次的指导性报道,与读者的需求尚有很大的距离,比如大量的公文式、数据式新闻,说厚重,尚不得要领,说轻松,尚不到家,说服务,尚不到位。这是当前党报时事新闻报道的一大弊端。
    
  其三,易读速读原则。易读速读,实际上是视觉传播,讲究骨感和形体美。这是建立在现代读者规律之上,也是建立在市场营销之上。
    
  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环境(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如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接轨的影响等),生活节奏的加快,厚报时代的来临,读者的思维更加强调直观简洁,个性化特征明显的报纸才具生命力。内容是核心,好料子能留住读者,但黑压压的文字,如“新闻语言+专业术语+统计数据”的组成模式,对于受众来说十分枯燥,缺乏兴趣,无形中抬高了读者的阅读门槛。
    
  时事新闻是时效性新闻。就像是一份工业产品,第一是新的,是别人没有的,别人有的,我的角度起码是不一样的;第二是美的,别人展现正面美,我展现侧面美,我的视角起码是不一样的;第三是明快的,要以最简洁的方式报道出去,如将新闻以简报式、提要式报道,将图片以强势报道,将同类新闻集纳式报道等,以适应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需要。
    
  在新闻整合中找卖点
    
  新华社平均每天向地方媒体播发稿件数百条,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体裁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选稿就如同“沙里淘金”,靠的是慧眼,充分运用好这些资源大有所为。因此,地方时事新闻必须整合新闻,让众多的新闻在整合中活起来。
    
  其一,突出关注度。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的眼界比以前更为开阔,人们除了关注本地新闻外,国内大政方针,国际风云变幻也都在他们的关注范围内。对此,时事编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一些关注度高的新闻更让人关注?
    
  《南方日报》在这点上作了深入的探讨,总编辑杨兴锋这样介绍其作法,碰到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就用组合报道的方法,从多方面去展现新闻的价值,新闻源辐射到哪里,就跟踪到哪里。
    
  当前,主打报道成为越来越多媒体的首选,或对其精心解读,或对其展开讨论,或以大号的标题和超大的图片加以渲染等,以突出新闻的关注度。值得探讨的是,我们的新闻报道有时仍存在着形式上的做大做强,如对有些不是与大多读者相关联的新闻的重处理,读者看了觉得是小题大作;我们的新闻报道有时仍存在着以较“硬”的形式出现的现象,如有的重要会议报道、工作性报道仅就汤下面,读者看了觉得没有亲和力,也不耐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时事新闻报道还须提倡“软着陆”,即亲近性。新闻板着个面孔,叫读者如何接近你。因此,时事新闻还要在差异中找卖点,即形成错位,比如,以形象的图片来展示、辅之以相关的资料等。
    
  其二,把握热门度。就经济新闻来说,读者感兴趣与否,关键取决于新闻事实是不是发生在身边,是不是对自己投资理财有所影响,是不是对未来经济生活发展有所预测,一句话,读者要的是最能得实惠的新闻。因此,时事编辑不仅仅是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意识,仅仅简单罗列稿件不是称职的编辑。
    
  把握好热门度,应回归读者本位。目前,时事版处理经济新闻,普遍着眼于“结果”。就读者角度来讲,经济报道中“为什么”远比“是什么”更有价值,这事“如何完成”远比这事“达到效果”更能说服人。要减少和避免单纯关注经济活动成绩、归纳经济数据的新闻。在新形势下,时事编辑在处理经济新闻的同时,要将经济新闻打造成集平民性、服务性、指导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平台。比如采取口语化、通俗化、故事化的特色,让读者产生一种贴近感。
    
  其三,提升醒目度。现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以发社会新闻为主,以发生活类大照片为主,以提升报纸的醒目度,这是市场类报纸的性质所决定了的。但党报时事新闻却不能这样做,许多新闻性不是很强但政策性很强的稿件必须发甚至还要发头条,这是党报的性质所决定了的。时事编辑如何将这类稿件提升醒目度,就需要下一番功夫。
    
  笔者以为,信息量多少和实在内容多少的平衡,即多与少的辩证法,是提升新闻醒目度的关键。某报在一次利用视觉跟踪器对读者的阅报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读者对长文章一般不会读完;图片形象好看,最易吸引读者阅读;读者最常浏览的是标题等。这个结果其实告诉我们,你给的越多,得到的实际上越少;反过来则是,你给的越少越精,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当我们抱怨读者在急剧下降的时候,我们也许应该掉过头来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地塞给了读者太多的东西。怎样才能把信息更有效地传达给受众,不是信息量少了,而是生硬的东西多了,掺杂的水份多了,有价值的新闻眼没提炼出来,就像人们常说的:“肉焖在了饭里面了”。
    
  提升新闻醒目度,要把握重点,其标准是是否把“三贴近”要求落实于报道的始终。不贴近实际的重点,不贴近读者的重点,实际上就是不重点。要跟踪难点,其标准是是否结合本地实际直面现实,通过实施跟踪分析过程从而对读者进行引导启发。要关注热点,其标准是是否注意结果,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全景式的报道效果会更好。
    
  在视觉版式里找卖点
    
  如今,媒体竞争从独家新闻竞争已转向独家视觉竞争。形式是内容,甚至是放大了的内容。它讲究的是一种视觉冲击力。时事新闻在拓展内容的广度方面日益相同的情况下,版式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影响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版式上找卖点,成为时事新闻版的一个新课题。
    
  其一,让头条“跳”起来。当今,易读版式流行化。站在读者的角度,方便了阅读,站在编辑的角度,却为难了创新。如从头至脚统到底的版式,长此下来,编辑难免产生心理疲劳,呈现但求新闻不漏,围绕模式而模式的现象。如模块式编排,盲目追求感官刺激;快餐式编排,存在编辑思想不稳定;静态式编排,存在风格不协调等。因此,头条策划少不了。好的头条策划给人的感觉是“新闻仿佛是延长了的双臂”。头条新闻如同房地产开发商的主体形象工程,在一张白纸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工程应该是立体的,首先要考虑好主体形象建筑,再考虑哪里是配套工程,哪里是绿化带等。
    
  经营好头条,是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可以是一幅震撼人心的图片,也可以是一段编者按、一段引语,还可以是线条粗细的运用等。比如打破标题居中的工整对称,将其裁短、加厚、靠边等手法,从而造成版面的动感。
    
  其二,让图片“亮”起来。俗话说,图片是版面的“眼睛”,充分运用好形象耐看的图片,一下子就可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灵的震撼。新华社每天为地方媒体提供数百张图片和图表,编辑在选择的同时,必须有强烈的图片意识。
    
  重庆商报曾报道了这样一组图片新闻――“留守儿童”。这组图片记录的是重庆市春蕾小学900多名学生中就有留守儿童340多名,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学校专门在校内创建了8个“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集中管理,除学习外,免费为这些儿童提供食宿,并开放学校各种现有设施。这组留守儿童的生活写照一报道出来,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远在北京的中国烟草集团公司领导看了报道后深受震撼,特委托重庆烟草专卖局与学校联系,当得知山区孩子们最需要图书时,马上为该校购置了10余万元的图书。为此,该校校长深为感动,对报刊表示由衷的感谢。
    
  其三,让专栏“动”起来。专栏是版面的骨架,没有专栏,版面就像一团乱麻。要显示出专栏骨架美,是浓墨重彩,还是眉目清秀;是简洁明了,还是花哨繁琐;题文比例多大;图片如何摆放;线条粗细运用;留白空间多少等,都直接影响着专栏的风格和读者的口味。独具风格的专栏起码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中心点冲击。从形式上看,它应是整个版面上的一个亮点,一个具有强烈视觉的冲击点,在版面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过展示一个亮点,突出结合本地实际的责任感、时代感,既吃透上头精神,又摸准下头行情,这样一个亮点可能会照亮一个群体、一座城市。
    
  2.多视点造势。专栏要求小而精,在较小的空间里营造出气势来,需要多视点造势。比如,让标题或栏题成一个视点,通过题的“点睛”,形成栏目的灵魂和脸面,给读者一目了然的信息点。又如,让图片形成中心焦点,搭起专栏骨架,给读者一个视觉冲击点。
    
  3.留白点透气。留白,就像是一个人呼吸,需要一个有透气的空间。专栏如同一个住宅小区,没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广场,人就有闷得慌的感觉。适当留白,不但解决疏与密的关系,增加专栏视觉比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门艺术,即:给读者一种愉悦的快感。

(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