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2月>>本页
站内检索:
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价值取向…柳志华 徐 萌 彭 静
(2007-01-08 12:45:47)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年大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电视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以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给予少年儿童,需明确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价值取向,包括导向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导向价值--指导性
    
  和其他新闻一样,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无可置疑地具有导向价值--指导性。所谓指导性,是指少儿电视新闻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真实、善良、美好,给广大少儿观众指明方向、树立榜样、提供经验,影响和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全局,把握好实际生活的现状和趋向,从而通过电视新闻手段对观众产生指导作用。
    
  少儿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主要观众群是中小学生。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学校也都在广泛开展素质教育,但社会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很大偏差。如:有些学校课时不变,加些单项素质培养的课程,却又增加了学生负担;有些学校虽然减轻了以往的课后负担,但并无实质性的教改;也有搞些贴着“素质教育”标签的活动,造造气氛。同时,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哄而起,比较盲目、不够理性的倾向。这就需要少年电视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作指导,用素质教育这个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抓住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认识正确的典型加以宣传报道。为此,湖北电视台社教中心少儿栏目《快乐森林》中播出了“小记者视点”:《民乐声声》和《乘着民乐的翅膀》。
    
  《民乐声声》反映的是武汉市育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该校是湖北省示范学校、武汉市艺术先进学校。该校本着素质教育“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三个要义,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楚文化的发祥地,用了近20万元购买了一套编钟及配套的楚乐器排箫、编磬、龙凤鼓等,组建了编钟民乐队,用丰富的楚文化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教育者精心营造的艺术王国里树立自信、追求高雅、积极进取,个性(强项)特长得到了自由的发展。这正如该校的办学理念:“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乘着民乐的翅膀》讲述的是武汉市前进二路小学的情况。该校地处老城区,周边环境较差,不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学生来源,都不能与育才小学相比。该校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从本校实际出发,利用会民乐的教师从几支笛子几把二胡入手,通过本校培训以及借助外力,用教师民乐队带动学生民乐队,力图以特(长)促全(面发展)。全校有约70%的学生会民族乐器。民乐促进了校风、教风、班风的良性循环。
    
  以上两校都是利用民乐队开展素质教育的,但由于两校情况不一样,所确定的理念就不一样,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总之,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快乐森林》小记者视点,将两校采用不同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展示给广大观众,对各校实施素质教育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艺术价值--可视性
    
  所谓可视性,是指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广大少年儿童观众所喜闻乐见。少年儿童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但他们渴望学习知识,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此,作为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导,要注意少儿的这些特点,使他们愿意看、喜欢看、看得下去,也就是要注意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可视性。
    
  《快乐森林》播出的“小记者特写”:《山中寻“宝”》,一开始就利用少儿好奇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以讲故事的方法,告诉电视机前的少儿观众,“××夏令营的同学们,今天要随老师到山上去寻‘宝’”。这时,画面上的同学们,拿着各种工具,正往山上走去。“山上真有什么宝贝吗?”、“他们能找到宝贝吗?”、“他们找到的是什么宝贝呢?”在一连串问题的牵引下,让少儿观众愿意看下去,最后告诉小观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垃圾不能乱扔”,请大家一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样,让知识与趣味交融,从悦眼、悦耳到悦脑、悦心,就使少儿观众从心理上容易接受,也乐于照着正确方法去做,起到了可视的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指导性和可视性,是其价值取向的体现。二者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作为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导,要注重其价值取向,将指导性和可视性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把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融入积极向上、丰富多彩、新颖的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之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