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2月>>本页
站内检索:
做好政协宣传报道思考…………………………………陈 敏
(2007-01-08 13:20:09)

     陈 敏(江淮时报社 安徽 230001)

      政协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探讨的课题。根据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拿出切切实实读者关心贴心的报道,同时新闻行业的激烈竞争状况也促使每一个媒体都必须获得尽可能多的读者份额。报纸的定位、结构是为了满足读者长期的、稳定的、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而不是满足读者暂时快感的阅读需求,政协类报刊在报道政协的规定动作之外,要增加满足委员们独特的阅读信息需求的一些自选动作,靠报纸的特色、思想深度、文化魅力和人文感受去发展和创新。那么政协工作的宣传报道该如何真正吸引读者呢?如何按照李瑞环同志所指出的:把与人共有的工作做的更好,把与人不同的工作做出特色?

     从全国省级政协类报纸看,目前政协工作宣传报道中还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一是领导的会议报道多、日常宣传报道少;二是一般性宣传报道多,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少;三是程序性报道多,生动活泼的报道少;四是面上的宣传报道多,典型宣传报道少。
    
     1.从政协视角出发,挖掘新闻点

     政协的新闻资源是个“富矿”,只要慧眼识珠,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就一定能从新闻线索里找出好新闻来。例如,《政协委员资格不再是“铁饭碗”》这一篇不到600字消息之所以取得很大的影响,是因为对该消息的深度挖掘。近年来,部分政协委员“重当选、轻履职”,当"挂牌委员"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表现,在群众、政协组织和委员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规范政协委员的履行职能行为成为一个普遍而重大的问题。

     2005年8月初,芜湖县政协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协委员管理意见,记者敏感地意识到这一新闻到重要性和重大意义,抓住这一线索,深入采访了该县政协主席、普通委员,向省政协有关负责人征求意见。消息见报后,省政协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酝酿出台全省性政协委员队伍管理意见,各市县政协纷纷加以借鉴,出台了各项管理意见。受各地政协出台类似意见的推动,全国政协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委员履行职能行为的措施。
    
     2.从创新角度出发,寻找结合点

     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作为服务政协的机关报,关于会议和领导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尤为重要。必须在传播理念转变上下功夫,对于一些领导讲话和会议文件要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形式上做活,让人感觉到有一种亲和力,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让公众对会议的方针和政策有深刻的了解。我们现在的很多报道的确是只见会议不见新闻,一定要创新,尽力做到跳出会议抓新闻。
    
     3.从工作报道出发,寻找兴奋点

     中国记协副主席翟惠生曾说过:新闻工作“要完成‘'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现实感觉到理性思考的飞跃;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朴实描述的复归--用实实在在、广大群众最容易接受的语言表现在报纸上。如果没有第一个飞跃,就缺乏最基本的厚重感;如果只完成第一个飞跃,就是自己在玩‘深沉’,往往会把本应简练表述的事情人为地复杂化,写起来很累,人家读起来更累。如果只是抄材料,你就是一个浅薄的记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议是议论、观点最集中的地方,是最好的新闻源,关键要看记者的责任心和能力,看记者是否具备“慧眼”。传统的工作报道大部分是由会议、领导活动、政策宣传、文件通知,以及解释性报道和成就报道等构成,要增加其可读性,通过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新闻处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也就是放下“下达”“告知”的宣传形式,和普通读者“肩并肩地说话”。
    
     4.从读者对象出发,寻找差异点

     各级政协委员社会层次较高,文化品位较高,阅读品位较高,风格儒雅。针对这一读者结构的特点,政协报刊应在众多的媒体中差异化经营,凸现自我特色,以独特点的视角挖掘新闻。当然,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现有的读者群,还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培养和挖掘潜在的读者。增强可读性,让更多的读者来阅读,扩大影响力和读者面,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宣传政协工作,扩大政协工作的影响,满足现有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在保留政协特色的同时,努力向“大文化”的概念拓展,将读者群在各级政协委员的基础上,扩展到各党政机关干部、科、教、文、卫等系统的知识分子以及广大群众。
     (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