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2月>>本页
站内检索:
通感手法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董淑健 孙 妮
(2007-01-08 15:07:24)

     一、文学手法可借用

     文学理论术语中有个概念叫“通感”,它又称联觉或感受移借,是一种带有形象思维特性的体察方式,即人们综合运用自己的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了解、把握。各种感觉器官间互相沟通,不分界限。通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以一句通俗的话说,通感就是五官通用来感知人与事物。

     在我国,最早提出“通感”这一概念的,是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1956年1月,他在《文学评论》上发表《通感》一文,不仅倡导这一文学手法,还举了大量例子向世人解释这一修辞手法。

     通感手法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用武之地,也能在新闻报道特别是现场新闻采写中应用。掌握并熟练运用通感手法,可使新闻作品更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

     近年来,湖北及全国各地许多优秀的现场新闻作品中广泛应用了通感手法。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五万公斤鲜奶倒进农田》(载《湖北日报》2002年4月26日,作者刘畅)就是一例:
     “记者赶到现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酸腐味,奶农们正把一桶桶豆腐脑似的变质牛奶倒进田里。”寥寥数语,既写出了嗅觉,也写出了视觉、味觉,读者读到这里,仿佛身临现场,看到农民们在田边倾倒牛奶一样。作品的感染力十分强烈。

     国外媒体虽然不一定知道“通感”为何物,却常常在报道中运用通感手法。请看美联社2006年11月4日的一篇关于NBA比赛的报道:“一旦有了好成绩,范甘迪总是要对自己的手下进行一番表扬。他首先用动人的语气,希望可以感动听众。再用他那对湛蓝的眼睛盯着你,表示他很诚恳。可惜他的这种过头的诚恳有时却令人头皮发麻。第一个就表扬阿尔斯通:今天晚上阿尔斯通简直是表现太好了,范甘迪开始用眼神搜索听众的表情,他真的知道怎么掌握节奏,把球送到姚明的手中……就差拍手叫好了。”
    
     二、五官并用进现场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不进现场就写新闻当然很难写出真实生动的新闻作品,但到了现场后该如何采访到生动逼真的新闻呢?那就是五官通用,眼看、耳闻、鼻嗅、手触、口尝,充分调动记者的每一个感觉器官,立体地、全面地感受、品味、体察采访对象。

     许多年轻记者不懂得珍惜难得的现场机遇,到了现场后只知道首先去找材料,其次听新闻发言人谈话,至多提几个一般性的问题,采访的主要精力放在不停地记录上。这样的记者顶多只是新闻发言人的记录员和传声筒。而优秀的记者到了采访现场,不仅会提问、记录和整理,还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嗅觉去品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吸纳现场的每一处细节,感受现场的每一丝颤动,再综合其他素材,写出新闻来。

     著名记者穆青提倡写视觉新闻,强调记者深入现场,用眼睛去观察,用全部身心去体验。观察现场就是亲身感受现场环境的特点、气氛,感受现场新鲜的、有特点的情景,并在脑子里留下具体的形象。如作品《“飞天”凌空》、《桌上的表》等作品,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当今时代是一个体验的时代,这意味着记者要以独特的个性走进现场。只有把读者带进全新的时空中,自己的作品才会有吸引力,写出的新闻才会让读者认同。
    
     三、写出形声色香味

     只有写出了形声色香味,才算写出了现场感,才能应对当今时代读者对新闻的挑剔,这样的新闻作品才能成为好新闻。

     《历史铭记这一刻》报道北京申奥成功,是这样描绘现场的:“当萨马兰奇宣布当选城市是北京的时候,在记者大厅里两名中国人当场打出横幅,上书:‘永远的北京,永恒的奥运,百年企盼,梦想成真。’这幅字在中外记者的镜头下传递到全世界。”“此时此刻的兴奋和狂呼是在全世界的媒体关注下表现的,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或看似中国人的人都被镜头对准了。”刘璇“眼泪止不住地流”,郎平出场20多分钟“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在流泪”,杨澜“双眸闪动,闪光莹莹”,申奥团成员张秋萍招呼记者喝一瓶珍藏8年的法国红酒,刘洪和袁位民一行全被挤散。“只听着一楼大厅里乒乓一阵响不知什么器材给撞翻了”……这里所用的通感手法,把新闻现场的无比激情与亢奋,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难以忘怀。

     现代社会,记者的采访工具越来越先进,但再先进的仪器也只是仪器,它没有灵气灵感,没有思想感情,无法取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真切感受。因此,记者要获取新闻,在采访时就必须调动耳、口、鼻、舌、手、身等感官,以通感手法,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与体味,以此来培养和提升自己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

     (编辑:陈永和)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