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2月>>本页
站内检索:
新农村建设中的舆论引导………………………………袁华锋
(2007-01-08 14:57: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深得全国各族民众拥戴。但是这又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怎样建设?建成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什么样子?它与当前农村经济建设怎样协调发展?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即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极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宣传媒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所担负的舆论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深入浅出的理论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没有正确的理论引导肯定不行。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是什么呢?显然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实现缩小城乡差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怎样将这些文件精神原原本本地灌输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切实让这些理论武装起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在充分领会党的这一安民富民政策后心情舒畅地富有创造性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这就关乎到新闻舆论引导了。但理论往往是艰深的,条分缕析多之又多,甚至涉及古今中外,不是一两场报告、一两次面对面的谈话可以解决问题的。例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虽然只有了了二十字,却包容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运动很多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新闻舆论界,特别是贴近农民群众的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将这些理论化成浅显的、通俗易懂的东西,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和演绎,使基层干群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易于传播。例如早年党的宣传工作者对共产主义宣传就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方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机器耕田,油面宵夜……”看上去只有四言八句,却把共产主义宣传得具体化了,这使对共产主义知之甚少的老百姓从此对共产主义有了一个形象化的认识。一句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宣传要深,要透,要像一场持续的春雨渗透并溶于土壤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对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他们进行开创性地工作的理论指导。

     切合实际的思路引导。通常地说,做任何一件大事,既需要理论指导,也十分需要思路引导。理论是解决这件事做不做的前提问题,而思路则是解决这件事怎么做的运作问题。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必须建在农村,而不是建在都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条件各有特色,气候差异很大,乡风民俗大不相同,建筑风格很不一致,民众见识也千差万别。这些因素都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水平和效果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因而这里面就有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问题,同时也就给我们新闻舆论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如何引导这种思路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紧跟党委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另一方面又要牢牢抓住每一地的农村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各地业已存在的千差万别,并根据这种差别进行不同层次的宣传,分别提出不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如:怎样宣传发动群众?建设什么样档次的新农村?采取什么样的办法筹资?新农村建设怎样起步?分几步实施?其中长远规划是什么?如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等等。用这些比较细化比较具体的东西,以对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广大农民群众沿着正确的思路建设好自己新的家园。

     看得见够得着的典型引导。典型的启示和示范作用是非常大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要给群众提供大量的看得见够得着的典型,使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做到多快好省,这有助于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主要是指一座村庄或一家一户房子建设的式样,是微观性的实实在在的典型。我们新闻舆论宣传在提供这些典型时,就要考虑到它的多样性,既要提供整座村庄的建设式样,以供集体参考,又要提供单家独户的式样,以供一家一户参考;既要提供本地有独创性的式样,供群众就地参观学习;又要提供外地好的式样,供群众选择,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格多样化。当然,所提供的这些典型式样必须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基础上,切不可脱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误导人好高骛远。我们各家新闻媒体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这些典型用文字的、图片的、绘画的、声像的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群众从视觉上直观地很好地认识它,分析它,理解它,学习它,掌握它,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和样板作用。
     (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