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都市报>>天下周刊>>本页
站内检索:

死刑漫议
(2007-01-22 10:32:30)

15日凌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同母异父兄弟、前情报局长巴尔赞·提克里提和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阿瓦德·班达尔被处死。当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遗憾。1月6日,潘基文曾发表声明,呼吁伊拉克政府不要对这2人执行死刑。由此,再度引发对死刑的争议。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对可能犯罪的人,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并且可以从根本上制止罪犯再次犯罪。在仍然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近年来都逐步倾向以更为人道的方式处死犯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死刑和不处死刑的国家有85个,占全球国家总数的47%,保留死刑的国家有95个,占53%。

亚洲国家多保留死刑

很多亚洲国家还保留着死刑。比如新加坡就是一个刑法严厉的国家,死刑一般于周五执行。2002年,越南裔澳大利亚籍男子阮拓文在新加坡机场被查处携带海洛因,新加坡判处阮拓文死刑。其后,澳大利亚各级政府要人轮番求情,甚至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都亲自上阵,还是没有挽回阮拓文

日本法律规定很多罪责都会被判处死刑,比如内乱罪、外患诱致罪、外患援助罪、放火罪(致人死亡)、杀人罪、强奸致死罪等。日本官方在2004年做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0%的日本人支持死刑,而反对者还不到6%.在日本,执行死刑采用绞刑。

从开始实施绞刑到死刑犯意识不明大约需要8到12秒的时间。不过去年12月25日,东京、大阪、广岛的3座监狱中有4名囚犯都在同一天被执行了绞刑。由于行刑日期选在了圣诞节当天,这在日本基督社区引起了很大争议。

相比较新加坡和日本来说,发展中的大国印度也保留有死刑。印度现行刑法典始于1861年,死刑采用绞刑的方式执行,拒绝使用毒药注射等方式。但是由于印度的法律程序非常复杂,所以法院对于死刑判决非常谨慎,轻易不敢判死刑,因此印度真正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很少。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也有死刑,强暴、杀人和恐怖活动都可以判死罪。另外,斯里兰卡、尼泊尔、泰国、柬埔寨、不丹和蒙古虽然近年来都没有执行死刑,但是监狱中仍有死刑犯。

美国各州死刑情况不一样

在美国,有的州允许死刑,有的州废止了死刑,因而有人说在美国的罪犯,关键是看在哪个州接受审判,碰到什么样的陪审团。在美国50个州内,有13个州已经废止了死刑,还有5个州近年来没有执行死刑。在美国其他州内,执行死刑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都是采用药物注射的方式,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仍然保持着电椅的方式。

事实上,美国也曾经在争论之中停止了死刑,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在1972年6月29日,美国关于死刑人道还是有效的争论终于走到了十字路口。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死刑判决违背宪法,因为在有的时候违反宪法第八修正案。但是到了1976年夏天,法院又支持将死刑应用于某些罪责,因此又再次敞开了死刑的大门。从1977年到2001年春天,美国执行了710例死刑,其中545人是注射药物、149人用电刑、11人进入了毒气室、三个人被绞死,另外两个人被枪决。

目前美国对于死刑的争论主要在于注射致命物质的方法和时间。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方法不够人道,在加利福尼亚州,曾经发生过医师认为不人道而拒绝参加,导致死刑停止的事件。2006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表示要对此问题深入考虑。

一些中小国家最先废除死刑

现代废除死刑的运动起源于18世纪,启蒙运动的伟大人物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在著述中发出了废除死刑的声音。

在欧洲启蒙思想运动影响下,最先废除死刑的国家都是一些中小国家,包括拉美的委内瑞拉(1863)、圣马力诺(1865)和哥斯达黎加(1877)。二战之后,联合国在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六条规定,不得任意剥夺人的生命,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只能对犯有“最严重罪行”的人判处死刑。欧洲各国逐步地废除了死刑。英国1971年废除了死刑(叛国罪除外);法国1981年废除了死刑;加拿大在1976年废除了死刑。

根据大赦国际的资料,从1976年至今每年平均有3个国家从法律或者事实上废除死刑,其中有7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德国和西班牙,拒绝对任何罪行判处死刑。如今,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国家都通过法律或者实际上废除了死刑。自从2000年至今,智利、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土耳其也加入了废除死刑的大名单。

欧洲很多人希望恢复死刑

根据《时代》杂志的调查显示,在欧洲很多国民支持死刑,在某些国家甚至大多数人都支持。

1949年德国制定基本法时,更多的国民支持执行死刑。在英国,政府于1965年推动国会废除对谋杀罪适用死刑时,只有20%的人赞成废除死刑。即使在已经废除死刑的1966年,仍然有高达85%的民众支持对谋杀罪适用死刑。在舆论压力之下,英国议会直到1998年才彻底废除了国事罪中的死刑。在意大利,也有一半左右的民众希望恢复死刑。法国在1976年发生了帕特尼克·亨利绑架杀人案,公众对死刑的认同和支持达到顶点,2007年1月17日,法国政府决定向议会提交一份关于修改现行宪法的法案,将禁止死刑条款纳入法国新宪法。尽管法国已经正式废除了死刑,但是法国各界关于死刑问题的争论并未就此结束,死刑支持者依然众多。

  死刑的几种方式

  静脉注射

  当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犯人通常躺在行刑椅子上,脚踝、腿、手腕、胸部和头部都被绑住。行刑者将好几个心脏监视器放在犯人的皮肤上,然后向犯人的脉络显现的地方中扎入两根针(其中一根是起后备作用的),一般是从胳膊上扎入,针上面连着粗粗的管子。第一针是无害的生理盐水。然后在典狱官发出信号后,行刑室中的窗帘拉开,在隔壁房间的其他人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囚犯。然后开始向囚犯注射巴比妥盐类麻醉药物,囚犯在麻药的作用下昏昏睡去。

然后才是注射剧毒的氰化钾,使犯人的心肺松弛,直至所有的肌肉瘫痪,犯人的呼吸和心搏全部停止。最后由法医检验囚犯,确认死亡状态。很多人认为,这是最人道的执行死刑的方式,也是目前美国最常用的行刑方式。但是,如果行刑人没有将针头扎进血管,而是扎进了肌肉,或者针管出现堵塞的话,就会给犯人造成剧痛。有些犯人由于毒品注射,很难找到血管扎入,因此死刑也会因此延迟。

电椅

当使用电刑时,犯人将身上的毛发剃掉,以免与电极发生抵抗。然后犯人被绑到一个特制的椅子上,绳子交叉在他的胸部、腹部、大腿和胳膊。行刑一般由三人或更多的人执行,他们面前各有一个电按钮,实际上只有一个按钮是连在电极上的。在犯人的头上安放一块盐水海绵,然后在上面放一个帽子形状的电极帽。这块海绵不能太湿,那样会短路;也不能太干,那样会产生很强的抵抗力。电极帽另一端放在被行刑人的腿上,然后犯人会被蒙上眼睛,这样安排是为了解除行刑人的心理负担。

电源连接上,犯人上身有向上起的动作,由于他是被绑在椅子上的,所以根本无法起来。电刑有时导致犯人呕吐、大小便失禁,有时还会出现鼻口流血。由于强大的电流烧灼人体内部器官,身体的颜色一直在变化,肌肉膨胀、发出异味,甚至会着火,所以,电刑看上去更恐怖。有一年,美国发生犯人头上冒火的奇闻,自那以后,美国使用电刑处死犯人的案例越来越少。在美国,不同的州在行刑时使用不同的电压,犯人的体重也是决定电流强度的重要因素。在佐治亚州,行刑者先选择2000伏特的电流,行刑持续约4秒钟;在接下来的7秒钟时间里电压变为1000伏特,最后两分钟的电压为208伏特。

毒气室

犯人被关进一间不锈钢制密室里,然后被绑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下面是一桶硫磺酸。在犯人的身上连着一个长长的听诊器,这样医生可以在密室外检查犯人是否死亡。当所有的人都离开密室后,行刑开始了。行刑人打开一个阀门,液态氯化氢流到犯人坐的椅子下面的一个桶里。接着向盘子里滴入氰化钾或氰化钠,从而产生氰氢毒气。

这种毒气使犯人的血液迅速丧失处理血红蛋白的能力。一般行刑人都教授犯人要深呼吸,因为如果犯人做一次深呼吸,数秒钟之内就会失去知觉。如果犯人屏住呼吸,行刑过程会相应延长,身体也会出现剧烈震动。6到18分钟后,行刑人会宣布犯人死亡。

行刑结束后,毒气室会进行消毒处理。一名“清洁工”戴着防毒面具进入毒气室,用漂白粉给犯人的尸体消毒。


  支持和反对死刑是个悖论

2001年6月份对于蒂莫西·迈可韦的死刑判决,引起了美国人的普遍关注。迈可韦制造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楼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迈克韦后来在俄克拉荷马州被处决,引起了人们的大讨论。死刑支持者认为死刑可以阻止犯罪,而且给予被害人家属情绪上的补偿。但是死刑的反对者则从人权的角度予以回击,表示执行死刑是对于人权的侵犯,特别是在当事人有可能是无辜的情况下。另外,对于智力低下者和青少年应用死刑尤其残酷。

有些分析家认为,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死刑的威慑力比终身监禁大,比如1976年废除死刑的加拿大,1975年的杀人案件比率平均每10万人有3.09人,到1980年下降为每10万人中有2.41人。以后,杀人案件一直呈下降趋势,到1999年杀人案件比率下降到每10万人中只有1.76人。另外,有一些法律专业人士也从经济角度反对死刑,他们认为死刑庭审和上诉的花费非常高昂。

但是根据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在去年6月份的调查显示,有65%的美国人支持对谋杀犯实行死刑。人们认为,对重犯执行死刑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死刑拥有巨大的威慑力量。美国埃莫里大学三名专家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处死一名杀人犯,平均可以使18人打消杀人的念头。

2002年,美国最高法院在2002年裁定对弱智犯人执行死刑违宪。2005年3月1日,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未成年人的死刑判决。这样的裁决显得更为人道一些,但是死刑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双方的论据都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双方也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持与反对的争论存在于世界几乎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否允许死刑。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