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孝清在长城站测量风向风速。
有人说,南极有三种颜色,蓝色的天,洁白的雪,红色的人。
汪孝清就是那蓝白色彩中的一抹红。为摸清古气象规律,并为长期气象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奋战了400余天。
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展示的是气象人不惧艰险的风采。这是一次填补空白的旅程,气象人从此拥有了难得的南极云天图。
汪孝清是省气象局荆州区局局长。经过严格的体检、夏训、冬训、岗位培训、技术考核和心理测试,2005年11月20日,汪孝清光荣入选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踏上了远赴南极的旅程。
作为长城站副站长,汪孝清的主要工作是每天4次定时观测,并通过智利费雷气象中心向有关国际气象组织拍发4次绘图天气报告,每月编制一份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
尽管行前对南极有过无数次的遐想,可置身这片白色的世界,汪孝清还是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动气象站业务软件没学过,亚南极海洋气候不熟悉,最难的是用西班牙语口传天气报告。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汪孝清。
1年多时间里,汪孝清与同事共完成定时观测1516次,拍发天气报告和气候月报1529份,接触数据数万个。在此基础上编制13份《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和4份年报表(补做了2002、2003、2004年年报表)等。
一个个看似简单枯燥的数据,不少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2006年8月29日,长城站已是零下16摄氏度,外面刮起12级大风,能见度仅10余米。汪孝清与同事手挽手在观测点连续工作数十分钟,取得了精准的第一手数据。
在把好观测质量关的同时,汪孝清还对测量仪器疼爱有加。观测站每年都有数支直管地温表被震坏,既增加了劳动量,又影响数据记录。有人提出“低温说”,可汪孝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直接原因是地温表内管上的绒圈出现问题,他用塑料带将绒圈牢牢固定,困扰多年的难题终于彻底化解。汪孝清还先后解决了总辐射表干燥剂不便维护、雨量器和蒸发皿不水平等似小实大的难题。
云和天气现象是南极气象科考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观测记录差异很大。汪孝清抱着“到了长城站就得留下点什么”的信念,在凛冽的寒风中奔波,仔细地分析云的演变、云天配合,拍摄了百余张云天图,其中包括罕见的涡旋状云、雾虹、地形性荚状云等,填补了气象人没有南极云天图的空白。“爱国、拼搏、求实、创新”,是无数南极科考人员共同凝聚的南极精神,在汪孝清身上也得到了生动体现。回顾难忘的400余个日日夜夜,汪孝清感慨万千:魂牵梦绕南极,何惧冰天雪地!(图/文通讯员杨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