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金报>>教育金刊>>本页
站内检索:

国外“合作教育”的三个典范
(2007-01-23 10:16:54)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随着课改在我国教育系统的推进,合作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开始了探索之路。其实在国外,学校的“合作教育”已经开展多年,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启示。

英国的“工读交替型”

英国的合作教育最早产生于1903年桑德兰技术学院工程和船舶建筑系。当时该学院感到注重知识理解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的需求,认为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应获取一些工作经验。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夹有工作训练的教育模式便由此而产生。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到校外参加实际工作,这就是最初的“三明治”教育,又称为“工读交替型”职业教育。

美国的“渗透型”

学与工多次交替的合作教育,则是由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的赫尔曼教授于1906年开创的。他认为,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可能在教室里学会,只有在工作中才能真正学到,主张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学校对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加以规定,即美国“渗透型”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型”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合作教育”是以“双元”形式出现的,其中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在这种职教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也就是说,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将部分时间用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

(据《新京报》报道)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