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日报>>发展论丛>>本页
站内检索:

十堰市郧西县委书记卢富昌谈劳务转移
(2007-02-20 09:43:32) 荆楚网-湖北日报

卢富昌:

农民有了技术也就有了竞争力,“体能型”民工就转变成了“技能型”民工,才能把“民工”打造成“名工”。

郧西自然条件差,农业人口多,工业基础又薄弱,过去甚至被称作全省的“特困之首”,而我被人戏称为“特首”。怎样摆脱困境、走“富民强县”之路呢?在我看来,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来抓。

有的地方瞧不起打工经济,认为这是“小儿科”。我们不这样看,反倒把劳务经济提升为郧西的支柱产业,逢年过节还表彰打工致富带头人。我县刘雁飞、刘合炳就是著名的“打工英雄”,不仅自己致富,还带领乡邻共同发财,分别获得“全国创业之星”和全省劳模等荣誉。在我看来,一个地方不怕农民多,怕的是农民都在务农,都在“土里扒食”,那样就只能“守着穷地受苦”。

过去,一提到劳务经济,就有人认为是卖苦力,干粗活。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我们认为,改变这种情况的突破口,在于让农民工有技能。近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统筹主导作用,加强农民工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比如,把农民工培训列入政府年度“十件实事”之一,确保农村新生劳动力全部参加培训;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工程”等项目,对农民工进行初、中、高级技能培训;加快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培育“建筑工”、“电子工”、“机械工”、“汽驾工”等市场对路、收入高、有优势的劳务品牌。农民有了技术也就有了竞争力,“体能型”民工就转变成了“技能型”民工,才能把“民工”打造成“名工”。

劳务转移虽说是“打工经济”,也不能盲动,跑到哪算哪。为了让就业信息更加畅通,我们开通了全省第一个县级人力资源开发网站,常年发布用工信息。同时,每年都派出一些干部做“劳务大使”,把用工单位请进来,让农民在家门口参加招聘会,让劳务有序转移。此外,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建立劳务基地,和企业“零距离”对接。我们的目标是,把郧西建成劳务经济大县,让广大农民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十堰市郧西县委书记卢富昌谈劳务转移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