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2月>>本页
站内检索:
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意识…………………杜晓红 孙 滨
(2007-02-27 15:14:51)

杜晓红(三峡大学 宜昌市 443000)孙 滨(湖北日报武汉新闻部 430077)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者,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承担着记者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因此,要求记者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包括角色期望、角色转换以及避免角色错位三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

     和其他的报道方式相比较而言,体验式报道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首先,体验式报道更加真实可信。由于记者是将自己定位为采访对象中的一员,在采访过程中和采访对象零距离地接触,就消除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隔阂,将交流的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记者的采访会更加顺利,获得的材料也就更加真实可靠。同时,体验式报道更加强调记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根据自身耳闻目睹来获取资料,这样就避免了单纯依靠采访对象介绍情况的浮光掠影式的调查,也减少了因采访对象自身的认知水平及各种情感因素而带来的信息耗损、误差,保证了信息采集的全面、客观和真实。

     其次,体验式报道更富有吸引力和人情味。从题材上讲,体验式报道大多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热点,由于关注度大,较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等经常是记者选择体验式报道的行业,也有一些角色虽不是社会热点对象,诸如残疾人、环卫工人、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等等,因为不熟悉,受众愿意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选取以上一些受众关注的题材进行身临其境的报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因为记者的亲身参与,做出来的报道会更加具有现场感。记者也会在报道中注入更多的实际体验和感情因素,从而使报道更富有人情味。

     第三,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生活、增强修养的好途径。记者一般不直接参加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反映极广泛的社会实践并且做出判断、分析和评价,往往会使报道流于表面和片面。新闻工作者要求做到“三贴近”,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推动实际工作的解决。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中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通过体验式报道,可以使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业务素养。
    
     二、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意识

     正是由于认识到体验式报道的优势,很多记者经常采用这一报道方式来开展工作。实际上,体验式报道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些局限性,这要求记者在体验式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

     1.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期望。

     对记者而言,在扮演传播者角色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对角色期望的理解以及是否认同并愿意按照角色期望行事,直接影响到传播者角色扮演的成效。人们对当代记者的角色期望表现在“信息流通的动力”、“意见交流的桥梁”、“监督权利的镜鉴”、“社会民众的教师”四个方面。① 传递最新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实施舆论监督,传承人类文化,教育社会大众,是记者的基本角色职能。而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是人们对记者最大的角色期望。

     在体验式报道中,记者也要正确把握采访和写作的正确导向,采用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式,把关于一个行业、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问题的大主题都缩小到记者的个人体验上,收到以点代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采访过程中坚持平易和深入,在写作风格上坚持用事实说话,是一个从事体验式报道的记者的角色期望。新华社曾经刊发过一组“走进民工”的系列报道,几位记者带着强烈的角色意识进行体验式采访,他们有的同赴京打工的农民工乘硬座一路同行2000多公里,有的与搬家公司的民工一起为别人搬家,有的在建筑工地与民工同劳动。记者在和普通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也体验到了都市人意想不到的愁苦和屈辱。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写出了《8元钱把腰深深压弯》、《打了一年工,讨了半年债》等一系列优秀的稿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普遍关注。如果这些记者没有深入生活、传递信息、反映社会、引导舆论的角色期望和角色定位,就不可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稿件。

     2.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转换。

     记者的角色承担能力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所谓角色承担能力说到底就是角色互换,就是“扮演他人的角色”的能力,是记者能否暂时离开自己的主要角色,公开或隐蔽地去承担另一种角色,并从中认知、体验这种角色的心理活动,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职能的能力。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起友好的、相互支持的传受关系的问题。除了要扮演好记者这一职业角色之外,还要在记者和新闻当事人两种角色之间转换,这是进行体验式报道的前提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传播者角色,而体验式报道中记者扮演的是“我做我写”的角色。② 所以,记者在进行体验式采访之前,要有一种意识的角色转换,那就是尝试做除记者之外的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式采访要求记者能暂时放下记者的身份和优越感,选择一种新的职业,并尝试成为这种职业里的一员,在从事的职业中尽心尽力,要站在所扮演的角色中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场上想问题,感同深受地体验扮演职业的辛酸苦辣,通过经历扮演角色的职业的特色、性质,认识该职业人员的行动、思想、心理等。2003年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恩瑞克的旅行》,就是《洛杉矶时报》的两名记者“沿着偷渡者的路线穿越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国境和墨西哥31个省份中的13个,先后搭乘长途汽车、货车、油罐车、卡车,和偷渡客一样躲避沿途的检查站、警察和专门袭击偷渡客的匪帮。”③ 普利策新闻奖最后把特稿写作奖给了这篇作品,也是对两位记者历经危险与艰辛,关注和感受报道对象,并且做出了感人至深而又细致入微的报道的承认与褒奖。

     3.体验式报道中记者应避免角色错位。

     根据采访方式的不同,体验式报道有明访和暗访两种类型。明访,即记者为了完成一项采访任务而亮出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的采访意图,以争取得到被访者的支持与合作。但是明访不是“做秀”,一天(或几天)的角色转换,记者成了保姆、成了下岗工人、成了陪酒女郎、成了商场售货员……记者在进行角色、职业转换的时候,对所要进行的采访行为有预期的考虑在所难免,但不可为了采访而有意做秀,忘记了记者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报道的过程中要求记者能“钻进去”也能“跳出来”,不流于肤浅化的描述,也不可过多地陷入感情渲染的泥沼,而是入乎感性,出乎理性。

     体验式暗访则是记者隐瞒自己的职业身份和真实的采访意图,参与到对象主题活动中去的采访方法。体验式暗访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记者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好采访与报道的度。记者在进行体验式报道时应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记者扮演的角色不是随意的,记者不能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借处理政事获取政务新闻;不能装扮成军事机关人员,获得军事机密和军事新闻;不能扮演成违法犯罪分子,获取犯罪新闻;不能改变其固有的自然性别角色,而深入到另一个性别世界采访,这是传统习俗和道德所不允许的。” ④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及记者需要具备的角色意识,处理好记者在进行体验式报道的角色权利和角色义务,把握好角色期望和角色转换,避免角色错位,是成功进行体验式报道的关键。同时,在报道中加强法制意识,加强人文主义关怀,也是记者在运用体验式报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注释:

  ①曹莉:《传媒时代记者角色与责任》,《城市党报研究》 2006年第4期

  ②沈爱国著,《新闻采访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③《普利策故事之在死亡列车上》,《南方周末》 2004年3月24日C12版

   ④杨继光、刘鸿:《论体验式采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