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2月>>本页
站内检索:
“两手抓”“抓两头” 增强内容影响力…………… 杜道中
(2007-02-27 16:00:31)

     2006年,襄樊日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功能,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正面宣传,一手抓舆论监督),“抓两头”(一头抓中心工作的宣传,一头抓民生新闻报道),增强内容影响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用正面宣传主导舆论,增强公信力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高扬主旋律,既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又是实际工作所要求的,也是党报增强公信力的根本所在。在报纸宣传中,我们始终把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思想,推介先进经验作为宣传的主基调,贯穿于全过程。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首先要与时俱进选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典型的宣传是没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宣传。在典型宣传的定位上,我们确定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标准。也就是说,重点宣传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启迪人们思想、推动实际工作的重大典型。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成长起来的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2006年,我们开辟了《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民营经济》专栏,选择了28个具有代表性的民营经济的典型,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连续刊发,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树立了标杆,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随着企业改制,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成了党和政府的一块“心病”。作为党报必须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于是我们开辟就业专版,先后报道了《岗位成就事业》、《两万多头牛从她手中诞生》、《在奋斗中成就事业》等一大批“下岗不失志,艰苦创大业”的典型人物。

     见义勇为,崇尚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作为党报必须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推出了见义勇为的韦黎和隐姓埋名捐献骨髓的冯耀东两个重大典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还要注重引导,推广经验。

     发展县域经济,是市委市政府去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年初开始,我们就把这项工作列为宣传的重点。开辟了《发展县域经济》专栏,在进行常规报道的同时,突出了先进经验的报道。

     一方面,视线向内,发现挖掘本地先进经验。先后推出了《老河口1.5亿元资金打造引资平台》、《南漳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等一批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每个典型侧重介绍一个方面的经验,这样10个典型综合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善于解剖麻雀,在头版重要位置连续刊发了《发展的动力靠什么》、《创新的主体是什么》、《政府的角色是什么》“走进高新看创新”3篇长通讯,系统地介绍了高新区通过创新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

     另一方面,视线向外,总结引进外地先进经验。2006年5月,我们派出精兵强将深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宜昌市采访,推出了5篇系列报道,即《观念怎样“转”》、《特色怎样“显”》、《难题怎样“解”》、《环境怎样“优”》、《作风怎样“实”》等“五谈”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这组报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宜昌市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回答了本市干部群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感到困惑的几个关键问题,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还必须加强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氛围。在这方面,我们突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报道。一是抓好各地各部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情况的动态性报道。二是开辟了以宣传典型为内容的《知荣辱 树新风》专栏,先后报道了《老任洗手套》、《我节油我快乐》等20多个凡人小事,启发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三是开辟了发表言论为内容的《荣辱观大家谈》专栏,推出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发扬好传统 面向新时代》、《知荣晓耻贵在实践》、《创建“三城”是有效载体》、《贯彻落实要有制度支撑》“六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言论。四是开辟了《知荣辱领导谈》专栏,让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同志站出来讲话,谈他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思路,新作法。
    
     用舆论监督弘扬正气,增强震撼力

     去年以来,襄樊日报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在“稳”、“准”、“狠”上下工夫,从而提高了舆论监督水平,增强了报纸宣传的震撼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稳”,就是要控制总量。总编辑要把舆论监督这一锐利武器紧紧抓在手上,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实现有效监督的途径,把好舆论监督关,追求最佳社会效果。一是舆论监督必须加强,但要控制总量,不能过多过滥。二是抓个性化的东西,不要搞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三是必须把握分寸,掌握火候,哪些该“搞”,哪些该“弃”,哪些该“抢”,哪些该“压”,都要从大局出发,审时度势。总之,党报的舆论监督只能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有利于促进党的中心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准”,就是要选准监督对象。加强舆论监督不是有闻必录,而是要有所选择。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按照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抓住阻碍和影响中心工作的问题,客观公正地给予揭露和批评,做到对事不对人,帮忙不添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以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政令的畅通。去年,襄樊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襄樊日报在做好正面宣传的同时,对市民的一些陋习、执法人员的不文明执法行为和城市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批评监督。

     “狠”,就是要解决问题。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选择那些群众反映强烈、政府也十分关注的问题进行监督,一追到底,使监督有始有终。一是选择群众要求解决,政府有关部门也希望解决的问题进行曝光;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进行曝光,起到批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三是选择影响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曝光,扩大监督的影响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2006年4月11日,我们接到樊城区柿铺东小学校长的来信,反映该校操场被居委会占用并出租给个体老板开发,致使学校200多名学生课间失去活动场所的问题。我们认为,这虽然是一个个案,但具有代表性。于是我们派记者进行调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小学操场长年被占 两百学生无处活动 柿铺东居委会负责人却说,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有啥错》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曝光,立即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很快纠正了这种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的错误作法。全市各地以此为鉴,举一反三,促进了类似问题的解决。
    
     用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吸引力

     反映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党委机关报的特色和优势。2006年,襄樊日报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报道内容,突出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农事”的报道,力求使报纸宣传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

     报道重点工作,要做深做透。落实“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通过认真策划,制定了详尽的报道计划,从5个方面组织宣传。一是推出了《我市“十一五”规划解读》10篇系列报道。二是开辟了《2006闪光之笔》专栏,对各战线、各部门和县(市)区围绕“十一五”规划推出的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进行了集中报道。三是对全市80个重点项目作了展示。四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总栏目中,分“建设创新型城市”、“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服务市场主体无小事”、“科技创新”等几个系列,交替刊发了一批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五是推出了一组系列言论,为全市人民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鼓劲加油。

     报道重大活动,浓墨重彩。举办全省运动会是市委市政府2006年的一项重大活动,要求举全市之力确保成功。为了营造浓厚的办会气氛,我们采取了四个一起上的宣传手法进行造势。一是动态报道和典型报道一起上;二是常规宣传和专栏宣传一起上;三是新闻报道和言论文章一起上;四是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一起上。我们从3月份起开辟了《当好东道主 迎战省运会》专栏,全方位、立方体式地报道了全市上下迎战省运会的情况。

     报道重要农事,要恰到好处。襄樊是一个农业大市。抓好重要农事和重要生产环节的报道十分重要。我们在办好“农村、农业、农民”版的基础上,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恰到好处地开展宣传报道。

     水稻是襄樊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丰收,秋季粮食就丰收,全年粮食就丰收。因此,我们在宣传中列出几个重要生产环节,精心组织报道,在指导性和服务性上做文章。根据农业部门预报,2006年8月下旬,第四代稻飞虱会在全市大发生。于是,我们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从8月18日开始在二版开辟了《紧急动员 全面围歼稻飞虱》临时性栏目,连续刊发了5期,及时发出了《水稻第四代稻飞虱发生警报》,迅速报道了全市各地采取得力措施围歼稻飞虱的情况,有效地推动了防治稻飞虱的工作。
    
     用民生报道释疑解惑,增强亲和力

     去年以来,襄樊日报把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报道放在十分突出位置,开设了《民生》专版,每周一期。重点抓住群众生产中的难点,生活中的热点,思想中的疑点问题,进行释疑解惑,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增强了党报的亲和力。

     要抓好民生报道,首先要摸准脉搏,准确定位。老百姓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要什么?这些都应当心中有数。我们认为,民生报道的重点应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而又无力解决的问题。一是生产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技术不精、信息不灵等难点问题;二是生活中遇到的就业难、就医难等热点问题;三是思想上遇到的不平衡、不理解、不踏实等疑点问题。由于我们找准了定位,所以,关注民生的报道,做到了有的放矢,积极主动,群众看了解渴、解气、管用。

     要抓好民生报道,必须从具体事入手,关注点下移。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连心民。

     养老保险虽然是一个具体事情,但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又是一件大事。2006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下发后,我们用半个版的篇幅及时对政策进行了解读,接着对全市落实《决定》的情况作了跟踪报道,使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看病难”是近年来一个十分突出的一时又无法彻底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广大群众在关注这个问题的同时,埋怨政府不关心群众疾苦。于是,我们在呼吁解决“看病难”的时候,注意正面引导,先后刊发了《农民看病有多难?--我市农村卫生室情况调查》和《市卫生局推进五项工作解决群众看病难》、《华洋堂捐资20万元建设农村卫生室》、《“彩虹工程--农村卫生扶贫行动”启动》》等大量动态消息,群众通过这些报道看到了党和政府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决心和行动,从而,解除了心中的疑点,理顺了思想情绪。

     要抓好民生报道,还必须增强系统性,突出服务性。纵观这几年的民生报道,总的感觉是有点零打碎敲,随意性太强,缺乏系统性,服务不到位。去年以来,襄樊日报强化了民生报道的策划意识,克服了盲目性,增强了计划性,克服了随意性,增强了系统性,使民生报道的关联度更高了,服务性更强了。

     (编辑:徐蟾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