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2月>>本页
站内检索:
靠改革突破 靠创新发展………………………………涂正华
(2007-02-27 16:16:22)

      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由经济、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制度等展示出来的软实力。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全社会竞争力的作用,是值得人们精心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新闻界是接受和宣传改革思想的前沿阵地,尤其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渴望已久。自从中央下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后,新闻界关于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时间,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其实,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早已拉开,文化宣传战线探索改革的足迹已遍布全国。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近些年的发展过程,无处不充满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而且是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过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日报社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创办了市民渴望的都市报《楚风》。报纸面世,发展势头看好。但因为来自各方面的思想影响和阻力,报纸创办不到两年就不幸夭折。这项改革受挫,有的人感到不可理解,有的人深表遗憾。回顾当初,停刊因素多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不够解放。

     抓好改革,促进报业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破除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要破除文化属于社会消费范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文化不能出效益的观念;要破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建设,只能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的观念;要破除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发展文化只是宣传文化部门职能的观念,等等。只有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把一些模糊思想概念弄明白了,才能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放心大胆地干。这个思想探索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十年之后,湖北日报社终于成功地创办了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的问世是楚天市民的一大幸事。但是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她问世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无数艰辛。摆在这张都市报面前有无数个困难和险阻,妨碍着它阔步前行。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体制问题。
    
     体制突破抓改革

     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主要是转换内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长时期内文化事业单位之所以缺乏动力和创新活力,主要是没有形成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能上不能下,“大锅饭”等现象普遍存在。在新的体制环境里,如果不从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上求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文化事业单位不可能有大的作为,迟早要被时代淘汰。《楚天都市报》作为党的机关报的补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办出一张深受市民喜爱的报纸。实现这一目标,办出特色市民报纸,首当其充的问题是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增强内部活力,从体制上寻求新的突破。

     于是,《楚天都市报》创办之初,原总编辑、创始人杨卫平带领他的属下,访北京,走上海,下四川,走南闯北,学习兄弟报社的先进经验,苦苦探求创办小报的新的机制。经过走访取经,湖北日报社党委决定把《楚天都市报》作为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杨卫平带领他的班子成员,在《楚天都市报》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精良的文化服务。在劳动用工上他们采取奖勤罚懒的考评制度;在人事安排上实行末位淘汰,任人为贤、能上能下;在分配机制上尽量向一线倾斜,鼓励冒尖,多出精品。机制上有了突破,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激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报纸面目一新,很快敲开了市场的大门。在短短的3年内,《楚天都市报》发行到了100万份,发展成为全国发行量名列第7、全球报业50强的报纸。创刊10年,《楚天都市报》成了湖北文化市场上的一个品牌。
    
     业务求新抓精品

     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有走俏市场的拳头产品,一个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企业也一定会有市场叫得响的精品。拳头产品也好,精品也罢,这些都是企业壮筋骨,求发展,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由于尝到了《楚天都市报》品牌效应的甜头,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自2001年成立之日起,更是把集团传媒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注重新闻改革抓精品,求生存,求发展。集团党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编辑记者树立品牌意识,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服务社会,壮大集团。2002年,集团将1993年至2002年十年的优秀作品收集成册。其中消息《三峡大坝与反腐大坝同筑》、《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武汉商界预演入世大战》,通讯《省委书记查学费》、《官填,湖泊的幕后杀手》以及言论《关键是要增强对农民的感情》等许多优秀作品,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专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受时代之赐,感应着东湖的灵气,凝结报人心血,有的小巧精致,生动鲜活;有的策划独出心裁;有的采写见出功底,无不记录、存活着那些激动人们的瞬间和激情燃烧的岁月。”近几年,集团每年都将报人的优秀作品收集成册,作为历史的印记,以此来激励报人积极向上,一往无前,永不停息。这就是精品的魄力之所在,也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近些年来能够在全国省市报纸中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先进行列的关键之所在。
    
     事业拓展抓资源

     事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报业集团的生存必须利用文化资源的大舞台,充分表演,谋求发展。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但是,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报业集团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唯有挖掘文化资源,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成功创办《楚天都市报》后,尝到了文化资源开发的甜头,充分发挥新闻人力资源优势,于2001年又创办了成熟男士的读者文摘《特别关注》刊物。刊物定位为成熟男士,实际上,刊物问世后,在她的读者群中,男女老少都爱不释手。短短三年的时间,《特别关注》的读者遍布全国很多省市,期发数达到了百万份,为集团创造年利润数百万元,同时为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用山东一位读者的话说:“走进《特别关注》,如同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让人感到顺心、舒心、开心,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有了她,生活才变得更充实、更美好、更精彩。”随着《特别关注》杂志的成功创办,集团还针对不同读者群创刊了《前卫》、《可乐》、《大武汉》、《城市情报》等刊物,组成了一个正向着新的、更高目标迈进的期刊中心。

     随着《楚天都市报》品牌的创立,2002年集团又一次集中人力资源优势,利用大武汉广阔的文化市场,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创办了第二代都市报《楚天金报》。很快,《楚天金报》以特色定位,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创刊五周年,期发数达到了40万份,为集团增加千万元的年利润。《楚天金报》的发展,提升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同一报业集团成功壮大两张盈利的市民报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楚天金报》通过策划一系列的报道和活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起一座相互沟通、增进理解、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桥梁,为构建和谐湖北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十分有益的工作。省政府一位领导在参加《楚天金报》五周年报庆时说:该报 “始终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办报方针,使《楚天金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一个亮点和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

     2004年,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再次站在改革创新的新起点,以强大的竞争力,参加了省政府网站主办权竞标,并一举中标。“荆楚网站”是湖北省的第四媒体,该网站依靠一支年轻的新闻队伍,大胆创新,特色立网,打造个性,使网站点击率在全国网站诸强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他们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创建了“门户网”和“经楚家园”。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的网络方阵在集团逐步形成。
    
     内部管理抓规范

     湖北日报从单一的一张省委机关报,发展成为“七报七刊两网站一家园”和下属六大公司的报业集团。她的存在,早已不再是靠吃皇粮的按部就班的机关化管理模式,而是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面对市场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报业集团不断探索着内部管理的新模式。集团员工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下互动,发挥整体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集团“航母”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规范管理,首先体现在民主议事。集团近期和长远重要决策、重大发展项目,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精心论证,广大员工充分酝酿,然后提交议案,由集团党委集体讨论决定。这种民主议事的形式,每年都要进行多次,形成规则。遇事,大家心明眼亮,心中有数;办事,大家目标明确,上下一心。二是规范理财。集团建立健全了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规定各项财务开支都要纳入年度预算管理,对资产类开支的审核、费用类开支的审核和对外投资的审核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不仅如此,财务管理还做到了生产经营的盈亏情况月月报,给集团党委抓管理促效益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三是规范人事管理权。集团在劳动用工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和择优录用的原则,优化了人力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规范物资采购权。集团每年物资采购几个亿,由于物资采购严格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的运转机制,减少了漏洞,降低了投资成本,为集团节约了大量的开支。

     由于有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的产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世界日报发行量前40名排行榜的报纸,全国第一家报纸、期刊过百万的“双百万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坚持唯有创新才有新的突破的理念,从而促进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还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编辑:徐蟾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