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人物>>本页
站内检索:

[蒲纺人眼中的张斌之五]构建和谐奠基石
(2007-03-02 07:37:47)

元月下旬,我们二进蒲纺。在通往厂部的主干道两旁,工人师傅正忙着在人行道上铺设彩色地砖。走过厂区,只见纵横交错的道路大多已修葺一新。

入夜,星星点点路灯映照下,社区静谧而安宁。这里曾承载几代蒲纺人的生活与梦想,经历破产改制的震荡,如今在与市场较量中寻找新的方向。

张斌创立的蒲纺社区,成为新的职工之家。

单位没有了,社区就是家

停产,改制,30多年相依相伴的单位垮了,职工举目茫然。“献了青春献子孙,准备把一生托付给蒲纺,突然之间这个托付的企业没有了,心中是何等滋味……”一位老职工如此道心声。

原来工厂是家,现在家在哪里?单位不管,职工的生老病死谁来管?张斌到蒲纺之初,人心浮动,群体性上访不断。他提出创立有蒲纺特色的社区,将原来的十几个工厂变成3个社区,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大病救助、治安保卫等24项政府职能下放社区,以居民需求定服务,使之成为职工的安居之所。

2004年3月开始,在赤壁市民政部门支持下,蒲纺相继建立桃花坪、六米桥、桂花树3个社区,接管蒲纺集团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原蒲纺买断后的中层干部,大部分进入社区,成为管理和服务人员。

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楼栋党小组,社区居委会———小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在蒲纺的3个社区,党组织网络和居民自治网络如两条平行线,把散落的民心重新凝聚在一起。

一条走向稳定和谐的通道

“张总为社区建设倾注了无数心血。”桃花坪社区党委书记华亮明说,集团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整修3个社区的办公楼,为每个社区划拨一部分经营性资产,增强其“造血功能”,桃花坪社区去年租金收入20万元。“有租金收入,有员工就业,房屋也保住了,社区越来越像个家了。”桂花树社区主任邓政武说,他们现在办有9家企业,虽然规模不大,赢利不多,但有了钱,社区就有了为居民办事的物质基础。

桃花坪社区主任徐和炎讲了这样几件事。过去蒲纺厂区的路灯年久失修,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居民愈感悲凉。张斌找赤壁市有关部门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安装180盏新路灯。厂区路面破损严重,张斌争取政策扶持,拿出100多万元刷黑道路,铺上地砖。蒲纺清洁工原来都是聘请外地民工,清洁做不好,居民有意见。张斌辞掉民工,到市里争取一批公益性岗位,安排厂里的特困职工扫地,职工有了饭碗,工作格外认真,把角角落落打扫得一尘不染。

灯火映照人心。在社区走访,这里的干部和居民津津乐道的一句话是:蒲纺灯亮了,路美了,环境变样了。

“蒲纺模式的社区,消化了波澜和不满,提供了走向稳定与和谐的通道。”桃花坪社区党委副书记文海焱说。

生活虽贫穷,精神不能倒

2月5日晚,一场主题为“和谐蒲纺”的文艺晚会在赤壁市会议中心礼堂举行。蒲纺3个社区的居民带来他们自编自排自演的《幸福山歌》、《抛绣球》等文艺节目,用歌舞表达他们谋发展、求和谐的愿望。

之前我们在蒲纺采访时,张斌特意提到这台晚会。他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把大家的心搞热。”

记者到桃花坪社区走访,听到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社区干部说,这是社区的文艺宣传队为“五好门栋”送奖牌,敲一阵鼓,唱一段曲,以示庆贺。

集团工会主席常雨琴告诉我们,蒲纺成立了12个文艺协会,群众性文化活动经常有,秧歌队,腰鼓队,快板队,社区里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笑声。

一件小事透出的关爱

六米桥社区主任马育林讲了一件小事。蒲纺集团办公楼前有块活动场地,老人们常在这里伴着音乐做操跳舞,张斌爱看。看多了,他发现一个问题:音响插座安得过高,插电不方便,老人万一摔坏身子可不得了。他找来综合事务部部长周建西,要他马上把插座装低些。张斌又怕小孩瞎摸不安全,让周建西做个小铁盒,将插座上锁。他看到老人们每天将音响设备搬来搬去,路远吃力,便嘱咐办公室秘书徐勇,把办公楼底层的一间闲置房子打扫干净,放置音响设备。

这样的小故事,很多社区干部都能讲上一段。“张总亲历亲为,也鼓励了我们。”桂花树社区党政办主任赵昌石是蒲纺众多留守干部中的一员。蒲纺破产前,赵昌石夫妇俩到福建打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老板也器重。在蒲纺最困难的时刻,由于社区工作需要,他与爱人都回到蒲纺,每月拿六七百元工资。他说:“像张总那样,为这片热土尽一份责,值得。”

张斌心语

我不敢说构造了一个和谐蒲纺,但我要努力做到蒲纺和谐。

(记者熊家余任浩黄俊华通讯员李小兰)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