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关注农民工>>最新报道>>本页
站内检索:
“三大转型”打破不良循环 武汉农民工渐别卖苦力
(2007-02-16 08:02:11)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耿毅、通讯员李自南、李建勋、胡沛、冯涛)“这里靠扁担吃饭的农民工约有1000人,武汉市郊许多农民工凭借自身技能,渐渐退出这个行当。”8日,在汉正街60多年的李祖光对记者说。

黄陂区王家河镇吴祥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第一批民工潮来到汉正街,成为“棒棒军”中的一员,一干近20年。不久前,他参加政府资助的免费劳务技能培训后,撂下扁担,干上汽车修理,月入2000多元,比原来扛扁担多出一倍。吴祥春是武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数以万计的受益者之一。

过去,该市农村劳力转移存在着“低劳动力素质-低效率-低转移”的不良循环。武汉市农业局局长付明星说:“武汉制造业去年新增的12万个技能岗位,给农民工增添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武汉农民工正在变包袱为财富,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悄然实现三大转型。”

体能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截至目前,全市总计有72万农村劳力长年外出务工经商。体能型农民工下降12%,20%的农民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打工族。

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流动频率减少,15万农民工成为企业稳定职员;年轻人赚钱返乡减少,去年,3万农民工靠知识与技能迁徙城市定居。

无序外出型向有序流动型转变。去年来,该市通过抓好技能培训、信息服务,使一批批农民与产业工人实现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176场农民专场招聘会,帮助4.16万名农民转岗就业。

全市35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14家就业培训中心,开设了电工、计算机、缝纫、驾驶、车工、焊工等30个专业技能培训。政府累计投资1亿多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每个农民工学得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补贴800元左右。去年,该市共培训2.3万人。

 技能成就未来———一位打工仔的切身体会

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农民王乐前年高中毕业后,由于无一技之长,在找工作过程中步履艰难。2007年1月,在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培训班上,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体会。

2005年,我高中毕业后,决定外出打工,自谋生存。走上社会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简单,套用一个娱乐界名人的话:“找工作难,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更难,找一份薪水又高工作又轻松的工作难上加难!”因为用人单位除了看你的个人相貌外,还要看你的毕业文凭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后者,如果没有专业技能,要想在社会上立足,简直比登天还难。

我首先选择门槛相对较低的服务行业。几次失败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在KTV做服务员的工作,试用期3个月,每月工资600元,但竞争程度、工作强度让你难以想象。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还时不时要加班熬夜,面对横眉冷眼,一天下来,人已筋疲力尽,但我坚持着,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动摇了我。

我上班的地方是娱乐场所,有客人喝醉酒时,会借着酒性,发脾气,耍酒疯,可我只能赔着笑脸,客人是花钱来消费的,是上帝,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憋在心里。一天,我看到一个客人喝醉酒后故意找我们一个女同事麻烦,当时我看见后,因为怕同事会吃亏,我就过去帮同事处理问题,后来我和那位客人发生争执时,他竟然动手打了我,我正准备动手,被随即赶到的经理制止了。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悲,不仅要受冤枉气,更看不到将来。难道这样的日子我要过一辈子吗?

突然有一天,听朋友说,某某和我学历一样,但在某所学校通过强化培训后,掌握了一技之长,已受聘于一家正当规范的企业,月薪1000余元,还有社保、住宿等保障,顿时让我眼睛一亮。通过查看一些资料,我了解到国家目前急需大量的有劳动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且这种人才比普通大学生还受欢迎,于是,我辞去了工作,来到区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技能成就未来。我相信,有国家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有学校老师的谆谆教诲,有我个人的努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个更加宽阔的就业舞台正在等待着我。

(记者耿毅通讯员李自南胡再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