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关注农民工>>影像志>>本页
站内检索:
农民工按时领薪者不到半数 76.4%未接受培训(图)
(2007-03-03 11:33:27) 新京报
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

  

农民工按时领薪者不到半数。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76.4%农村劳动力未接受技术培训

  综合新华社电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被调查农民工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达76.4%。

  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数据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报告指出,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很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农民工易上当受骗;对农民工的培训多数时间短、质量差,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要;已就业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十分薄弱,企业普遍没有履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法定义务。

  在农民工的收入和权益维护方面,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

  本次调研共形成55篇研究报告。其中,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部调研组建议,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相关培训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等。

  相关新闻

  10年培养百万农村中专人才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称,将在农村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

  据新华社4月16日电(记者姚润丰)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16日说,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今年农业部已经把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列入要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

  危朝安是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百万中专生计划”是从现在起用10年时间,依托农广校、农业中专学校等机构,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

  权益

  农民工签用工合同者刚过半

  调查显示农民工月薪多在500到800元之间,22.5%的农民工每日工作超10小时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还公布了农民工收入情况调查。

  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报告显示,2004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数以千亿计的现金。外出务工也使农民增长了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本领,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据专家估计,目前每100个外出务工农民就有4个走上回乡创业道路。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86%和40.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95%。

  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

  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

  调查显示,有一定积蓄后就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占39.07%,计划在原城市里长期打工的占8.13%,视工作情况定夺的占37.48%,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占15.32%。

  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20%和12.10%。

  分布

  16到20岁农民工明显减少

  调查显示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将来可能成为沉重包袱

  综合新华社电调查显示,全国农民工中16至30岁的占61%,31至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产业结构方面,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到一半以上。

  《报告》表明,我国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但总体素质仍偏低,多数只能吃“青春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7%。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有所上升,比较明显的是16至2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2.2%下降到2004年的18.3%,3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则提高了3.8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农民工虽然眼下吃“青春饭”、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却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十几年后的政府、社会和家庭。例如东莞市2004年农民工退保40万人次,平均参保时间仅7个月。《报告》指出,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活跃的群体,如果他们收入低下和权益缺失的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如果他们不能逐步转化为正规的产业工人和安居乐业的市民,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和扭转,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在产业结构上,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农民工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已占到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弊病

  少数地方仍“欺侮”农民工

  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

  据新华社4月16日电(记者吴晶晶)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个别地方乡镇、村借出具有关证明之机,搭车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个别地方在义务教育收费上,对农民工子女和当地学生没有一视同仁。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

  为此,发改委调研组建议,各地不得出台新的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审批手续和收费政策;各级政府要改革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力争给暂住人口以“市民待遇”;对各部门违规收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将乱收费所得退还给农民等。

  展望

  亦工亦农转向全职非农

  《报告》认为农民工的流动状态将长期存在,但已开始融入城市、追求平等

  据新华社4月16日电(记者徐京跃、李菲)通过数据分析,此次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报告认为,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上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九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年均增长1.3%:“十五”前4年,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433万人,年均增长0.9%。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报告还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主要流向也将随之移动。目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有所增加。

  目前,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候鸟式”流动的的生活和就业方式,这主要因为:农民工收入不足以支撑其家庭在城市定居生活;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难以在城市久居;农民工在农村有承包地,进退有路。因此,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情况,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仍将存在。

  报告表明,我国农民工逐渐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据统计,2004年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占81.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举家外出的农民工2004年达到2470万人;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更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