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关注农民工>>本页
站内检索:
不当“城里农民”--看黄石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⑤
(2007-03-04 07:30:20) 荆楚网-湖北日报

春节临近,家住黄石纺织一路的农民工袁鲁平家来了个大扫除。见有客人来访,袁鲁平的妻子汪心元忙从鞋柜里拿出拖鞋,示意客人换上。“换什么呀,没关系的。”袁鲁平站在一旁说着客套话。

看着他们家擦得光亮的地板,客人换上拖鞋才进入客厅。

来黄石打工的大冶市金牛镇农民袁鲁平,2003年在城区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有滋有味地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打量他家的二室一厅,其摆设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彩电、冰箱、饮水机、空调、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客厅的插花、工艺品也摆放得体。

袁鲁平不仅家里干净、整洁,在外面做生意也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他还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被居民推荐为楼栋“副楼长”。

1992年,袁鲁平就在黄石城区做早点。刚进城那会,他时常遇上这样的事:有的农民工把垃圾丢在路边,路过的居民看见后,准会丢下这样一句话:“这准是乡下人干的!”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袁鲁平的心好像被针扎一样。他发誓要为乡下人争口气,改掉农村人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说粗话、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做个文明的城里人,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

从那时起,袁鲁平力求用城里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袁鲁平过去喜欢抽烟,做早点时烟瘾发了,也禁不住抽两口。为在顾客中树立文明、卫生的形象,他下决心把烟戒了。戒烟后的袁鲁平,一个月省100余元开销不说,由于他的早点店卫生整洁,食客也多了起来。

现在的袁鲁平,不仅自己不抽烟,在许多公共场合,他还劝人家不抽烟。去年10月的一天,袁鲁平坐公共汽车回金牛老家,两个喝多了酒的年轻人在车上吞云吐雾,旁边的小孩呛得咳嗽。袁鲁平看不下去,走上前去劝他们灭烟,谁知年轻人不仅不听,其中的一个还摸出一包烟来,给车上每个男的发一根。年轻人的举动让袁鲁平很气愤,他恨不得一巴掌把他们打倒在地,可又一想,动手打人也是不文明的表现呀?他强忍怒火,来到每个座位旁,帮乘客把车窗打开。

袁鲁平在城里的同学、同乡不少,每逢节假日,大伙都要到他家聚一次。过去在农村,朋友聚会,喝的都是高度白酒,自进城后,在袁鲁平的建议下,每次吃饭都改喝饮料。对此有的朋友不理解,袁鲁平便解释说,“大家如果喝白酒,喝到一定程度便控制不住自己,不是大声喧哗,就是相互抖狠,这样会影响周围居民休息,人家会不高兴的。”

和同学、同乡交往,袁鲁平主张请客不送礼。在袁鲁平带动下,如今和他交往的朋友,彼此之间不“礼尚往来”已是一条潜规则。袁鲁平说,如果大家相互送钱送物,就会相互攀比;过去在农村,许多人被婚丧嫁娶送礼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进城了,大伙不能把过去压在头上的“大山”再搬到城里来。袁鲁平不仅向城里人学习,而且还乐于帮助城里人。楼道里没装防盗门,他便跑上跑下征求住户意见,集资装门;楼栋的下水道堵了,他带头参加义务劳动;运送垃圾的板车上不了坡,他经常在后面帮着推;自来水有时上不了楼,他便敞开房门,让大家到他一楼打水;左邻右舍的小孩放学回家没大人照看,他热情照应;谁家做饭没煤气了,他让人家把菜端到家里炒。有一次,一位姓蔡的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骨折,他背起老人就去医院,一口气走了1公里路。在纺织一路29栋,只要提起袁鲁平,居民们都称他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城里生活了14年的袁鲁平,当有人问他进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他显得有些激动:“在城里买了房子,转了户口,并不等于你就是城里人;农村人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改,老观念不变,说到底还是农民;我不当‘城里农民’!”

【记者感言】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配合、适应的过程。作为外来人口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后,只有学习、适应、接受所在地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抛弃乡村那些旧的风俗和习惯,才能实现与城市的同化与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由农民到居民的转变。

(记者 张兴旺 黄宣传 通讯员 雷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