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武昌火车站进站口,快乐的小方樾帮大人拖着行李箱(上图)。
方樾一家来自通山农村,爸爸方学强在陕西铜川打工已有3年。去年,方学强当老板做起了大理石生意,经济上稍微宽裕后,方学强就把方樾兄弟俩带到铜川,一家人一起生活(下图)。
(记者张磊见习记者余俐摄)
[主持人语]好想和你在一起
昨日,武汉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孩子们背着书包快快乐乐飞进校园。
就在这个城市里,有一群特殊的家长:远在故乡的孩子形单影只,浓浓亲情只能靠细细的电话线相连。每到寒暑假,候鸟般的孩子结伴穿行在城市与乡村,唯有此时,遥想才能变为现实的短暂慰藉。
他们,就是农民工家长。全国有3.6亿未成年人,平均每18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没有哪个父母忍心与孩子两地相隔。但像方学强这样,有能力将孩子接到城里上学的,并不占多数。“进城”或“留乡”,对农民工家长都是两难选择。武汉市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者愿意让孩子随自己进城读书,但“借读费和学费太高,读不起”。
经济承受能力、学校接收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着农民工家长的选择。“留守儿童”上学的关键,取决于所在城市能否降低门槛,提供上学条件。
在武汉,政府及教育部门要求,313所公办学校对13万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9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因此受惠。
其实,农民工家长所要求的,并不是特殊的政策,而是“好想和孩子在一起”的朴素渴望。
——田悦
【欢迎登录“摄影观察”(bbs.cnhubei.com)参与评论,提供新闻线索请传tianyue20@sina.com,我们将每周对网民的评议进行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