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关注农民工>>本页
站内检索:
[关注农民工进城]13万农民工子女与城里伢同窗共读
(2006-02-14 04:38:03)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甘勇、通讯员胡忠巍)昨日一大早,在关山做建材生意的孝感农民工李建军,带着儿子李朝阳赶到了关西小区内的楚雄小学。他给儿子背上崭新的书包,又最后叮嘱了一遍:“莫调皮,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交朋友。”

昨日,武汉市880万中小学生正式开学,其中有13万农民工子女,除部分在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外,有10万人是和李朝阳一样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他们大多可以免交借读费,享受城里伢的待遇。

据了解,今年春季,武汉市指定280多所初中和小学,免借读费接收农民工子女。楚雄小学是洪山区免收借读费的学校之一。该校校长雷于春告诉记者,该校目前在校生749人,其中农民工子女近300人,近几年每年都有所增加。该校从去年春季开始免收借读费,如今免收金额已达20多万元。

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把孩子送到了免借读费的学校,“择校热”也在农民工中悄然流行。不少农民工宁愿多花几百元借读费,也要让孩子上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吴学银是南昌安义来汉的农民工,他的两个孩子都在武汉上学。老大在鲁巷中学读初一,借读费600元,老二在鲁巷小学念一年级,借读费400元。

吴学银告诉记者,现在农村有本事的人都外出打工了,农村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孩子在农村上学怕耽误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挣钱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将来吗?”吴学银说。


[记者手记]城市,敞开你的怀抱

湖北日报记者甘勇

沉寂了一个寒假的鲁巷小学校园重新恢复了喧闹。开学第一天,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大扫除。

教学楼的走廊上,三个小女孩抬着一盆清水,一边互相提醒,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她们三人分别来自武汉、黄陂和仙桃,在一个班上学,是最好的朋友。她们说:“将来还要一起上中学、上大学呢。”

这一幕,深深地刻在记者的脑海里。城里伢和乡里伢的区别,在这些孩子天真的眼睛里,已烟消云散。尽管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尽管她们的父母可能收入悬殊,但是孩子们结下了纯洁的友谊,描画出一个城乡和谐的美好未来。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获得了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鲁巷小学副校长张重阳告诉记者,尽管该校不是政府指定的免收借读费的学校,但是由于教学质量高,农民工还是愿意把子女送到学校来。目前,全校2478名学生,农民工子女有300多人。“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那份疼爱,农民工和城里人别无二致,甚至还融进了更多的期待。因为,要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孩子是他们的希望。

教育公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为农民工子女免除借读费是众多措施之一。据了解,武汉市今春为近10万农民工子女免除借读费,一个学期就减少了3400多万元的收入。

城市正在降低门槛,敞开怀抱,慷慨地接纳着它的新居民。各种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被取消了,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大大简化。政府还免费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疫预防服务,农民工就诊职业病可免挂号费、门诊治疗费等等。

政策门槛的降低,说明城市的管理者们对农民工的认识在提高。他们已经意识到,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学习和成长,也是城市的主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