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人物>>本页
站内检索:

千钧之笔一生相伴——追怀书法大家陈义经(图)
(2007-03-21 07:50:00) 荆楚网-湖北日报


陈义经生前手执千钧笔,挥洒万般情。(记者萧颢摄)

身板硬朗,耳聪目明,为人谦和。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清晰而深刻。

研习书艺,独创一体,誉满神州。他遗存的书法作品与执著精神,令人观止并激励后世。

16日上午9时12分,一代书家陈义经在与病魔抗争54天后,终因脑梗塞医治无效永远作别了人生舞台。意识尚存之时,他念念不忘的是记事本上一个个索字请求。病床前洁白的墙壁,成为他想象中铺陈的宣纸。

他有一个梦想,活到100岁,为人们留下更多的书法作品,亲眼看看荆楚日新月异的变化。天公无情,老人崎岖非凡的一生在94岁这样的高龄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尽的感慨与追怀。

昨日,我省部分知名书法家汇聚武昌,缅怀这位世纪老人的翰墨人生,追忆他生前的一个个感人片段。毕生执著于书道,为人实在稳重,是大家言谈之中吐露的共同心声。

与陈义经结下半个多世纪友情的书法家谷有荃,惊悉噩耗,悲痛不已。1月19日,是陈义经入住医院的前两天,谷有荃电话给老友提前拜年。电话那头,依旧是声如洪钟,热情达观,可谁能料到,问候竟成为诀别。“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更是一位诤友,曾多次提醒我尝试各种书法技艺。”“彩笔一枝富性灵,有求必应满江城。酒酣睡熟身弥健,写尽人间翰墨情。”书法家钟鸣天当天作诗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他回忆说,每次参加书画活动,陈义经总是最累的一个,找他求字的人太多了。不摆架子,有求必应,到了进餐时常常还是满手墨迹。“以年迈之躯应多方之求,即便年轻书法家也很难做到。”

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中的一员,践行艺术服务人民的宗旨。悬挂在陈义经客厅中“人民艺术家”的一面锦旗,为武汉市总工会3年前所赠,是对他从艺为人的高度评价。每每有人上门求字或探索书艺,无论长幼,作别之时他都出门相送;所在居委会需要张贴标语,他也欣然动笔。旁人不解,陈义经却笑着说,人家看得中,哪有不应的道理呢。“陈老在书艺上造诣深厚,也给当代显得浮躁的书法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饶兴成举例说,每次办书法培训班,陈老总是应邀授课,不问报酬。每次举办书法展,他总是不吝墨宝,不论得失。“不视书法界为名利场,是陈老留下的可贵精神财富。”

少时得“书法神童”美誉,后习颜楷,再专心于魏碑,并融二者于一体,加以创造出新,陈义经最终形成了或方或圆,似碑似帖的独特风格,被国内书法界称为“陈体”。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明明感叹道,“广博之中求专精,使陈老在国内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过了九旬高龄,他还潜心揣摩《四山摩崖》,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传锋认为,陈老一生把自己融入社会,坚持用艺术回报人民,其精神值得艺术工作者继承发扬。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梁清章说,学习陈老,就要少一点急功浮躁,多一点刻苦练功;少一点个人名利,多一点无私奉献;少一点论人是非,多一点和谐包容。“千钧笔,百寿图。”8年前,陈义经的一幅三字联,敦厚凝重,洒脱遒劲。为艺术而穷毕生,为人民而挥激情,正是陈义经近一个世纪翰墨生涯的生动写照。

逝者长已矣,千钧笔犹存!

(记者张云宽实习生彭冰清)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