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都市报>>江汉新闻版>>城市·人物>>本页
站内检索:

“根雕之恋”醉夕阳
(2007-03-23 07:16:2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文/记者 许静 记者 梅闻

你见过搞根雕的人吗?应该说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可你见过用树根雕字的人吗?或许,很多人都没见到过。今年75岁的胡文健,不仅能用树根雕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和动物造型,而且还独树一帜地创作出许多根雕书法作品。17日,记者在荆州区荆北路胡文健家里,参观了他的许多根雕作品,同时也走进了他的根雕世界——

 不知不觉迷上根雕

胡文健迷上根雕,始于偶然。1982年,他到武汉参加培训。他在公园散步时,看到里面千姿百态的盆景和根雕,当即非常兴奋:“我做过林业局局长,与山水树木结下较深的感情,为什么不能试着动手呢?”

说干就干,尽管他当时还是在职领导干部,但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根雕。做根雕,首先要有树根。找树根和挖树根,成了胡文健最迫切的事。每年春节,初三他就出发了,上山找树根,一去就是多天。节假日,他几乎全部用来寻找树根。

每次回家,胡文健钻进工作室就出不来。在家里从来没时间帮老伴做家务,老伴要求他把自己的工作室弄干净,他还振振有词:弄干净了,怎么搞创作?

1985年,胡文健感觉到创作根雕的时间不够,便递交了辞职信,要求辞掉江陵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

为了痴迷的根雕艺术,居然主动要求辞官不干。虽然未能如愿,但他的举动当时被别人传为美谈。

与世无争只争树根

一位老人提着个蛇皮袋,拄着一根拐棍,山上山下到处找。找到一个枯树根,就喜上眉梢。这一情景,松滋市刘家场镇文家河村的村民经常看到。

胡文健是松滋人,他与文家河的一户亲戚失去联系多年。他挖树根挖到这里,不仅重新“捡起”了亲戚,还把这里发展成了他的歇脚点。很多时候,其亲戚也帮他一起找树根。京山也是胡文健经常去找树根的地方。一次,他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时,发现屋后一堆柴火上有几个树根非常好。他如获至宝,连忙买烟送给别人,运走了树根。有时出差,他也要千里迢迢带回树根。

与世无争,只争树根。胡文健爱树根,到了痴迷的程度。刚开始,什么样的树根他都喜欢。朋友提醒他,到处挖树根,破坏了生态环境怎么办?此后,胡文健就开始捡废弃的树根,跋山涉水到处寻找。

随着经验逐渐丰富,胡文健对树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像找恋人一样,看上了你,才跟你谈朋友。”

独自一人到山上捡树根,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情况。因此,胡文健随身带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以及家里的电话等。一旦发生意外,人家也好通知家人。

1988年4月4日,胡文健在松滋文家河找到一些较满意的树根,心里不觉飘飘然。没料刚下过雨,地上很滑,他一不小心摔倒了。当时山上一个人也没有,他挣扎了20多分钟才爬起来,休息了好久才支撑着下山。

根雕书法独树一帜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变我特。在根雕领域,胡文健有着独特的创作方法。1990年,他意外地发现一个树根的一部分像“龙”字,他因势完善了它,由此雕成第一个根书。

1991年,胡文健应邀赴澳门参加展览,顺便把这个根书带了过去,结果意外地获得一致好评。从澳门回来后,他便着手开始创作根书。行书连贯多姿,树根的曲奇多变正好可以体现行书的流动飞扬。他决定做行书根书。

要创作根书,就要先掌握行书的基本要领。他买来各种各样的光盘和书籍,进行专门的练习,同时广泛参加各种书法交流活动。

自此,胡文健的根书作品逐渐丰富起来。有人这样评价:其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情调,想象自由,联想丰富,形式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民族气息。

记者欣赏其部分根书作品发现,其主题有的讴歌时代,有的弘扬楚文化,有的反腐倡廉,既有艺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据了解,他多次举办过个人根书作品展览,叫好声不绝于耳,其中许多作品还被行家和一些单位收藏。2000年夏,他首次展出的24幅作品,全部被一家单位“包揽”。

文化根雕尽显豪情

在根雕创作过程中,胡文健不断推陈出新。1990年,胡文健在京山县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古柏根,几经构思与制作,做成了一个“奥运圣火”,连架高1.92米,颇有气势,十分罕见。五组火焰有主有从,协调统一,动势强劲,与五环相应。光照全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大团结和奥运事业强大的生命力。他将把这幅作品送给2008北京奥运会。

此外,胡文健还擅长用根雕“讲故事”。他最喜欢关公,于是就用根雕反映关公文化,以借此弘扬民族美德,宣传荆州文化。

他1995年开始选材,1998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创作出25件关公系列作品。

17日,记者在胡文健家里看到,客厅正中放着关公相,高1.8米,画面中的关公风尘仆仆,战袍飘飘,气度非凡。这25幅作品,分布在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和卫生间里,已然融入了他的生活中。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