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7>>祭扫英雄墓>>张启飚>>本页
站内检索:
儿子见义勇为而身故 花甲夫妇状告受益人
(2007-03-29 08:55:22)

2004年06月12日09时26分来源:荆楚在线-楚天都市报
 
  迟来的会面昨日下午,武昌区法院。在法官的主持下,张发荣夫妇第一次见到了儿子当年拼死保护的同事汪中夫老师。

  这场会面,没有出现令人感动的情景,这再一次勾起夫妇俩的心头之痛。

  2002年5月29日上午,汪老师与一名学生发生冲突,打了学生,学生家长带人行凶。班主任张启飚上前劝阻,被凶手用匕首刺死(楚天都市报2002年5月31日一版曾报道),时年28岁。

  事发后,省及武汉市追授张启飚“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分子)”称号。

  张启飚是张发荣夫妇唯一的儿子。然而,事发之后,张家一直未得到被告“任何表示安慰、歉意或谢意的只言片语”,“被告极端冷漠的态度”,令他们“心寒”。

  今年5月24日,英雄的父母起诉了汪老师。5月31日,武昌区法院受理此案。

  原告:为冷漠而诉

  张发荣夫妇的主要讼诉请求是:要求汪老师因其体罚学生而引起张启飚被害一案向他们公开道歉;对张启飚的见义勇为行为表示感谢;付给夫妇俩经济补偿1万元。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家。63岁的张发荣说:“我至今没见过汪老师,一句安慰话也没有得到过,连我儿子的遗体告别仪式他都没有去,实在令人寒心……”

  对于1万元的经济补偿要求,夫妇俩说:“我们希望这是让冷漠者交的一笔关于冷漠和道义的学费。”

  被告:我也是受害者

  昨晚6时许,记者联系上汪中夫老师。

  59岁的汪中夫语气沉缓:“我并没有从那件事中得到好处。出事后我就下岗了,这两年过得也不好,摆过地摊,看过门……”

  就张氏夫妇指称的“冷漠”,汪中夫解释说:“我没有去参加遗体告别,是因为学校没有通知我。在那个特殊的情况下,我认为那是组织的安排。两年没有跟他们家联系,我也有苦衷。事情发生后,警察还保护了我一段时间。我也是受害者,还怕受到报复。”      楚天都市报记者向勇实习生陈星
 

【相关专题】
张启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