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这两年的投资环境变化很大,我准备在宜城追加投资1.5亿元,再上一条生产线。”6月1日,来自福建的宜城鑫富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池守华一脸兴奋。
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湖北省宜城市并不具备人才、经济优势,究竟该靠什么去招商引资?这是宜城市决策层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宜城市领导曾经在一家企业调研时,一天竟碰上两个部门8次不同项目的检查。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些职能部门收费检查过滥,企业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此事给宜城市领导的触动颇深。随即宜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环境立市”战略目标,宜城市委书记曾玉平说:“环境如气候,客商如候鸟,气候不好,客商就飞走了,技术可以引进、人才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惟有环境引不进来,得靠自己去创造。”
为了美化市容,宜城市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了18条主次干道,改造供水排水管网10000多米,整修了20多条破损路面;绿化了燕京大道、中华大道两条主干道;美化了8个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改造了自忠路和襄沙大道的护栏。许多市民和客商称赞:“宜城的街变宽了,路变净了,城变绿了,房变美了。”
为了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解决服务不优问题,宜城重点建设了“四个中心”,推行“一个圆桌会议”制度。即市政府成立投资服务中心、集中收费中心、企业检查审批中心和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投资者需要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和事项,由联系该项目的领导和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当场研究、当场办理、当场解决。对游离“四个中心”之外,擅自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一律从严查处。确保“四个中心”、“一个圆桌会议”制度的顺利推行,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目前,“四个中心”已成为宜城市对外招商的一个“窗口”和亲商、护商、引商的平台。它的建立吸引了大批外来客商的关注,极大地刺激了企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深圳雅新纺织有限公司继前年投资3000万元之后,今年又一次性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现代化生产线,把公司的生产基地建在宜城。今年1月至5月,像鑫富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在宜城进行“二次投资”的企业达20多家,投资额达2亿元。
宜城还通过加强开发区建设,解决了招商引资平台不“平”的问题。采取银行贷款启动、社会力量跟进的办法,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对10平方公里的首期开发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建设,3条主干道业已竣工,5条主次干道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水、电、通讯、气等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今年5月,宜城市借举办“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的有利时机,开展了“文明习惯”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的“文明四进”活动,切实解决“话怎么说,路怎么走,车怎么行,物怎么放,标牌怎么挂,小摊怎么摆”等问题,更多的市民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市民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宜城市的人文环境。
在注重招商数量的同时,宜城市更注重招商的质量,坚决不要污染性项目、不要破坏资源性项目、不要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2005年该市招引的202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是污染项目。
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中外客商纷至沓来,2005年全市引进项目202个,到位资金8.1亿元,全市新增规范企业20家,新增亿元企业7家,工业经济增长幅度创近10年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宜城目前已成为湖北省收费项目最少、收费额最低的县市之一,今年以来,又有汽车轮毂、美食广场、电动车等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或即将落户宜城。(魏劲松 冯举高 柳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