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7>>富士康>>武汉崛起>>本页
站内检索:
[解读]中部崛起吾楚有责:武汉城市圈龙头舞起来
(2006-05-30 04:50:17)

荆楚网(湖北日报)

策划:记者张勇军

撰文:记者孙滨

摄影:记者田悦 通讯员方学鑫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将更快带动湖北经济高速发展。

一桥飞架南北,如今更多的高楼大厦在大江南北林立。

LG空调武汉基地,工人们在紧张忙碌着。继青岛、珠海之后,武汉形成国内第三大空调经济圈。

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人流如织。优惠开放的政策吸引众多外商投资此地。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武汉建成如纽约、伦敦之大。”当时,许多中外专家学者都称武汉为“东方芝加哥”。

进入21世纪,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城市圈经过3年的发展,不仅成为我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成为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段表述不仅首次正式将武汉城市圈列入中央文件,而且将武汉城市圈列为促进中部崛起的四大城市群之首。

打造“第四大城市圈”

3年前,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建设以武汉为圆心、包括周边100公里以内8个城市的武汉城市圈,将其打造成拉动全省乃至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我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的龙头。

武汉城市圈如何定位?能否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龙头”?

去年,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部崛起”课题组对现有的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作了比较分析。六大城市群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景城市带、合肥芜湖城市带和太大城市带。

研究报告中称:武汉城市圈的GDP是其他城市圈的2倍至4倍左右,经济总量远远大于其余5个城市群;第一产业增加值是长株潭城市圈的6倍,是昌九景城市带的20倍,第二产业增加值是其他城市圈的两到三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其他城市圈的1.6倍至3.8倍。

从六大城市群竞争力比较分析,武汉城市圈综合竞争力、综合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生产率均排在第一位。专家们称,武汉城市圈是一个仅次于东部三大城市圈的中国第四大城市圈,但与前三者相比,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

“龙头”高扬舞动“龙身”

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增长极的中段,曾被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喻为中国经济大棋盘上的“天元”。今年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的区位竞争力位居第三位。

核心城市是城市圈的辐射源与发动机。在武汉城市圈,武汉是当仁不让的“龙头”。只有舞动“龙头”才能推动整个城市圈的发展。

2002年,国内汽车生产巨头——东风集团,总部整体迁至武汉;紧接着,全国最大的水电施工企业“葛洲坝”,决定总部迁汉;肯德基、麦当劳、中铁十一局等国内外行业领头企业,也纷纷将区域总部或总部设在武汉。“龙头”扬起来,作为城市圈内“龙身”的8个城市同样开始舞动活力。

在工业合作方面,武钢、武烟、神龙、凯迪等一批企业加强了与周边城市企业的合作。武钢与鄂钢签署合作协议,投资20亿元的武钢鄂州球团厂项目一期建设进展顺利。武烟集团通过收购周边城市烟厂,规模达到年产220万箱。

在商贸合作方面,武汉市各大商业集团及餐饮企业,在圈内8市新开连锁经营网点27个,新增营业面积2.9万平方米。目前网点总数已达58家,总营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在农业合作方面,武汉市农业局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据统计,去年武汉中粮公司收购圈内城市生猪1.24万头;武汉白沙洲大市场销售圈内城市蔬菜1.53亿公斤,水产品1000万公斤,金额2.2亿元;武汉中百购销圈内城市农产品达2亿元。圈内城市每天有50多万元的农产品进入武商量贩。仅孝感市,现在进入武汉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就有60多个品种,年销售总量达160万吨,销售额30亿元。

腾飞任重道远

当前,武汉城市圈建设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仍处于城市圈建设的初级阶段,“腾飞”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多方竞争的压力。

来自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一方面,东部的产业集聚还未到达顶点,并没有出现向中部梯度转移的明显迹象,仍然表现出较强的吸纳态势。另一方面,中部其他城市群纷纷出现“搭车”现象,如长株潭城市圈、合肥芜湖城市带、昌九景城市带、太大城市带等分别提出对接长三角、融入珠三角和承接京津唐。

毫无疑问,这对武汉城市圈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设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此,罗清泉省长提出,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处于“龙头”地位的武汉,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结构升级、功能升级步伐,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高集成度的现代制造业,发展具有大都市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高地。圈内其他城市,要结合各自的比较优势,紧紧围绕武汉的产业升级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专家视点]

提升武汉城市圈推动中部经济崛起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陈栋生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与建设,是湖北省和武汉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武汉特大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区域辐射作用,加快湖北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与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必将极大地提高区域竞争力,使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圈之后的又一快速增长区,成为广大中西部内陆最大的增长极。

三大建议明确武汉城市圈的特色与地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晓郁

武汉城市圈构想的提出,对湖北省,对武汉市,对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大项目,这既是个局部性的战略部署,也涉及到全局性的规划与发展。

第一个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武汉城市圈的特色和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具体来说,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具有居中优势,可以把武汉城市圈定位在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需为主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的市场中心。

第二个建议,要进一步提炼出武汉城市圈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群。第一,应该很好地争取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扶持,以尽快在钢铁、汽车、重型设备等重型制造领域形成自己的制造能力,形成产业的优势。第二,就是现代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如果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从现在的20%降到15%,一年大概能够节省2400亿元到2500亿元。所以武汉城市圈在整个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应该进一步加强物流。

第三个建议,要加强研究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对策。无论从大局来看,还是从武汉、湖北省所具备的条件来看,建设武汉城市圈都是一个符合湖北和武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思路。在中部建立一个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市场中心,可以成为我们区域经济又一个亮丽的增长点。

【相关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