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7>>富士康>>武汉崛起>>本页
站内检索:
武汉“揭盖”商业重组方案 目标直指全国三强
(2007-04-16 07:43:30)

酝酿已久的武汉商业整合方案揭开“面纱”。未来,武商、中商、中百3家商业上市公司将分别定位于高端百货、连锁百货和超市连锁,以避免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做大做强武汉商业。

14日,武汉3家商业上市公司同时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描绘了未来“武商联”的发展蓝图。方案:3家公司各司其职报告称,武汉国资委以武商、中百、中商3家商业上市公司国有股出资,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5.14亿元现金出资,共同组建“武商联”集团。其主要职责,是在3家商业上市公司之间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各自经营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规避同质竞争。

其中,中百未来将专心经营仓储店、平价店、量贩店、小超市、便利店,集中超市业态,做全省超市龙头,并辐射全国;武商则针对中高端客户,重点发展武汉摩尔城,力争成为华中地区的商业零售企业龙头;而中商则主要发展百货连锁,与武商形成错位经营。

报告称,在条件成熟时,将按照市场规则择机逐步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通过整合逐步解决上市公司之间的业态交叉竞争状态。不过,因历史原因,同业竞争问题在“武商联”成立后还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一年内,不会改变或调整3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背景:做大做强“名片”商业,是武汉的一张“名片”。做大做强商业,是武汉市由来已久的想法。

统计显示,2006年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93.33亿元,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位第7。

商贸流通业的发达,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尤其是2004年我国对外资零售业开放后,家乐福、沃尔玛等众多外资零售大鳄像潮水涌入,短短几年内,武汉的外资零售商企已达20家,其中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近30个。

反观武汉,虽已拥有4家商业上市公司,但与外资零售巨鳄比,仍显势单力薄——没有一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商企,资产最多的鄂武商也不过30多亿元。

更让人忧心的是,市属3家商业上市公司经营业态基本趋同,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严重。

近年来,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武汉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地位更加凸现。尤其是中央明确提出,在中部建立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最具优势的产业,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商业流通企业集团,实现商业跨越式发展,成为政府和企业不谋而合的选择。

在14日的报告中,“武商联”表示,整合商业,最终目的是让本土3家龙头商企跻身全国大型商业集团前3位。前景:重组考验政府智慧武汉商业的重组盛宴,眼下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汪涛坦言,武汉商业涉及百货、家电、超市多种业态,如何将其重组,形成优势,未来将考验政府智慧。

他认为,零售业不同于工业,企业的规模固然重要,但特色、定位、服务、经营理念更具决定作用。如何按市场规则,引导3家上市公司找准特色与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武商联”面临的挑战。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则认为,商业航母组建后,应尽快提升“造血”功能。江浙一带商业例如义乌小商业不仅仅局限于流通领域,还有生产,而武汉商业却少有“造血”功能,目前,仅有中百仓储将超市开到农村,迈开了自己“造血”的一大步,一方面寻找优势产品,一方面也积极参与供应。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武汉商业企业的物业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在网点分布、店址位置方面也有明显优势。重组后,武汉零售企业如何借以完成高速度、低成本扩张,同样需要科学的规划与决策。(记者谢慧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