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人员对钻探实施实时监控。(记者任浩摄)
“今天是湖北经济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好日子!”昨日上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来到簰深1井工地,他充满感情地说,“作为一个老钻井工人,我没见过这么先进的钻机,这么好的钻井房,但愿我们的工人兄弟把这口井打好。”
尽管江汉油田方面对簰深1井的前景持谨慎态度,对簰洲地区油气储量更是讳莫如深,周坚卫在开钻典礼上还是满怀豪情地说了一句:湖北缺煤少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原石油工业部老部长阎敦实说:“这口井只能打成,不能打坏!”
这些话如春天的消息,激发人们对胜利捷报的期待。
从勘探到试钻,只用了3个月
去年12月9日开始,江汉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在以簰洲湾镇为中心点、施工面积约2340平方公里的工区内实施二维地震勘探,这个工区涵盖仙桃、洪湖、汉南等区域。
据专家介绍,“簰洲构造”位于中扬子———江汉平原区域南部。整个工区内,地表条件极其复杂,涉及大面积湿地保护区及芦苇荡,全部17条测线将27次穿越长江、东荆河,江面最宽处3公里,跨江作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此次勘探由江汉油田266国家甲级地震队组织实施,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进行人工打井、井下激发、仪器接收地震波的作业方式。每个爆破点深12米,宽1米,放入6公斤到9公斤炸药,引爆后制造“人工地震”,然后收集地震波作综合分析。整个工区总共挖了7000多个炸点,高峰期1000多人同时作业,歇人不歇车,24小时连续勘探。
二是在堤防禁炮区采用可控震源车进行作业。在簰洲工区,可控震源车共有4台。据介绍,此车系法国进口,每台价值6000万元。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车辆自身产生的剧烈震动,采集地下数据。
2月15日,整个工区的二维勘探结束。所得数据被送往北京中石化总部会商。会商结果表明,这块土地属典型的海相地质结构。
2月24日,江汉油田钻井公司进驻嘉鱼簰洲湾镇,开始打第一口试验井———簰深1井。井场位于簰洲湾镇大垸村6组一片开阔的田地,从镇区驱车到井场,要经过一条长1500米的基耕路,路基全部用钢板铺成。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施工现场土质松软,为确保车辆顺利通行,施工方在井场的地面铺设了500多块钢木板,每块板价值9800元。
试验井设计深度为6950米,这口井完成后,整个簰洲地区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将会得到比较清晰的呈现。
据了解,当年开发大庆油田,钻探井只打到地下1720米就发现了石油。前不久发现的四川普光气田,钻探深度也只有3000多米。
江汉油田施工方负责人说,簰洲的油气开发,从勘探到钻井,只用了3个月时间,这是以往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人们期待,一年后,深入地下近7000米的“簰深1井”,如愿带来更多好消息。
簰洲油气,“千呼万唤始发现”
簰洲湾,上世纪30年代因“簰”而名,因为紧临长江,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之地。至80年代初,簰洲湾一批乡镇企业崛起,这里的纺织、建材在全国小有名气。1998年,一场大洪水,一个被救出的叫江珊的小女孩,让许多人记住了这个水患之地。
如今,因为可能蕴藏的大型油气资源,簰洲湾再次吸引世人目光。
簰洲湾的油气勘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起步。镇党委书记余忠东介绍,改革开放后,这里曾有两次成规模的勘探行动。一次是1982年左右,一次是1990年至1991年间,勘探人员还在位于新洲村的一片地里,挖了一口试验井———簰参1井,当时曾钻至地下3000米。
因技术不成熟,这两次勘探均无果而终。当年的“簰参1井”早已用土填埋,记者来到井场,看到的是一片丛生的芦苇。
近年来,随着中石化“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资源战略的全面推进,海相领域油气勘探步伐不断加快,一批重点勘探目标相继钻探并取得历史性突破。江汉平原海相已经纳入中石化油气资源战备突破的重点区域。
去年11月,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来江汉油田视察,要求江汉油田油气并举,跳出潜江找资源,加快簰洲地区勘探工作。
根据这一指示,江汉油田组织科研人员,对簰洲地区的地震老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迅速提出地震部署建议,得到总部批准。
在省委、省政府及各地方政府支持下,江汉油田快速完成了簰洲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和解释工作。
中石化总部专家对这些资料进行新一轮综合评价,认为簰洲构造圈闭面积大,保存条件优越,预测圈闭资源量1442亿至2472亿立方米,是一个有利的勘探目标。
有关专家经过周密论证,决定在簰洲构造上部署一口区域探井———簰深1井。
江汉石油分公司经理方志雄介绍说,簰深1井是一口参数井和科探井,以获取各类地质工程参数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油气发现。
江汉石油管理局局长张召平说,随着油田海相勘探在鄂西渝东建深1井取得突破性进展,江汉油气主业发展充满活力,油田上下对江汉勘探突破前景充满信心。
突破平原海相,簰深1井担大任
上世纪,世界石油勘探界普遍认为,要想找石油,一定要到海相地层里找,我国却在陆相地层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这一方面让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另一方面也将我国的地质勘探限定在“陆相生油”圈子,很多外国人误认为“陆相生油”就是中国的地质特点。
据介绍,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存在于海相地层里,而我国有450万平方公里的海相地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科研人员就开始了在海相地层找油的努力。历经半个多世纪,中石化、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终于联合攻克了这一难题。
前不久,中石化在四川东北地区发现普光气田,已探明储量3560.72亿立方米,为中国第二大气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海相地层里找到大规模气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光鼎认为,这在中国是打开了海相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簰洲地区油气勘探取得的突破,为我国海相找油理论添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川东北的重大发现,更激发了中石化对湖北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的决心。“今天的场面,使我想起了38年前江汉会战的情景。”原石油工业部部长阎敦实曾参与江汉油田、中原油田建设,他用略带激动的语气说,北京的很多专家初步看了簰洲二维地震勘探资料,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找油找气最好的地方。
阎敦实打了个比方,簰洲地质构造像一个倒扣的洗澡盆,且没有裂痕,是目前海相油气勘探较为有利和现实的区带。
阎敦实说,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凡是在川东北出现的油气地层,在簰洲全部存在,有的地层甚至名字都完全一样。专家预测,这里有可能发现13套类似川东北地区的气田。“在簰洲打一口验证井,检验专家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探井。”阎敦实说,簰深1井不仅可以为油气探路,还可以提供地热资料,地热开发前景也十分光明。“簰深1井开钻,标志着第二次江汉会战的序幕拉开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顾问牟书令也对簰深1井满怀期待。他说,专家研究表明,南方海相不仅仅有普光,江汉盆地是继四川之后又一个有可能建成大规模气田的地区。在中国广大的海相领域,还会有更多的油气田被发现。
牟书令表示,中石化将用最好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打好簰深1井,为进一步突破平原海相,实现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作出贡献。
支持油气开发,簰洲湾全力以赴
据了解,簰深1井一旦突破,江汉油田将会在簰洲湾正式打生产井,每口生产井占地约100亩,井场周围500米范围内都不能住人。届时,整个簰洲湾地区将会变成一个油气生产区。“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簰洲湾镇党委书记余忠东拿出厚厚一叠材料给记者看,这上面记载着市、县、镇三级政府支持和服务油气勘探开发的具体内容。
嘉鱼县成立簰洲湾油气勘探开发前期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王兆民任政委,县长夏福卿任指挥长。王兆民说:“我们无条件提供服务,全力以赴支持油气勘探。”
簰洲湾镇成立6个协调专班,为勘探开发提供全程服务。镇里出台的一份文件规定:群众有事不准找油田,直接找镇政府,任何人不得阻挠施工。
簰洲湾镇纪委书记熊自亮现在的办公地点不在镇委大院,而在簰深1井现场,镇里委派他专门负责施工方与当地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协调工作。
熊自亮说,簰深1井临时征地43亩,涉及的30多家农户没有一家扯皮,百姓对油气勘探十分支持。二维勘探期间,因为实施人工爆破,很多养鱼户的鱼棚被震垮,一些沟渠、水田被破坏,镇政府自筹资金对农户进行补偿。
熊自亮还谈到,江汉油田的施工人员进驻簰洲湾之初,后勤保障尚未建立,当地老百姓把自家最好的房子腾出给工程人员住宿,把自家的锅碗瓢盆拿出来,让工人们做饭。
当地政府在人员、机械、材料等方面,为井场建设提供方便,施工方需要什么,政府马上组织到位。因为有地方的协作,簰深1井井场建设只用了1个月时间。
江汉石油公司266地震队一位负责人说:“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感到簰洲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