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4月>>本页
站内检索:
《特别关注》情感表达透析……………………………马慧莲(68)
(2007-04-16 09:11:06)

马慧莲(特别关注编辑部 武汉 430077)

美国记者麦克道格尔说过:“读者兴趣就是人情味,是对人类的兴趣,对人类美好和进步感到兴奋,对他人的不幸的同情。”任何一个人,不论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如何,在心理上都有情感需求,都需要心灵的慰藉。正因为如此,电视台纷纷设立情感类节目,广播开通情感热线,报纸争先恐后地开设情感倾诉栏目,甚至一些产品广告,也纷纷打出情感牌,希望以情动人,赢得受众的青睐。而期刊市场,在总体萎缩的大环境下,以情取胜的刊物,如《知音》、《家庭》等,一直长盛不衰,保持着稳定的发行量。可见,体现了真善美的情感表达,确实能够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特别关注》作为一本休闲类刊物,创刊短短六年时间,发行量达到两百万份,其成功秘诀,与“情”字是分不开的。纵观《特别关注》的栏目,“家事”、“国事”、“天下事”、“心事”、“男人的事”等等,情感生活的题材可以说贯穿始终。而在各种感情中,以家庭为中心、以婚姻和亲情为纽带的情感题材,最能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本文即以《特别关注》的情感表达为突破口,分析受众的阅读取向。

一、平民视角:挖掘普通人心底的美好

谈到情感表达,《知音》堪称“以情取胜”的典范。她坚持走纪实报道的路子,着力表现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类情感。她所描述的情感,多是经历过风吹霜打、历经了重重考验的。她的主人公往往会经历常人无法体验,甚至难以想象的传奇经历。她惯于用来自低层的那种为他人承受苦难的大无畏精神,来体现人性的美好。

《特别关注》的情感故事,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同样是平民视角,同样以小人物为主角,却多是和风细雨似的,情节截取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没有大风大浪,没有大悲大喜,少有生离死别,却沾着世俗的人间烟火,离不开现实的柴米油盐,故事仿佛发生在你我身边,讲述的是家家户户都可能上演或正在上演的情景剧。《特别关注》的情感表达,往往藏大爱于不经意间,平淡中蕴含着真情。如《夫妻如剪》,一个递剪刀的小细节,透着妻子对丈夫的款款深情。《有爱在碗中》,把爱盛在碗里,实实在在,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是爱的另一种境界。

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大波大折、大悲大喜等关键性的变化,总是偶然的、少见的,而每时每刻大量发生的,不过是些零零碎碎的事情,他们浸透着人们的痛苦和欢乐。威廉·布施曾说过:“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一旦被描绘出来,就变得饶有趣味。”读者在这种“似曾相识”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会自觉地扮演起旁观者的角色,作为一个独立于角色之外的自我,来体验自身。

《特别关注》情感故事的主人公,多是些小人物,没有显赫的地拉,没有富足的生活,出身于平常百姓家。他们不是圣人、伟人,甚至也算不上君子,他们的道德水准决非高高在上,不可企及,而是接近于大多数普通人。他们沾着世俗气,也会打小算盘,也有人性的弱点,有时经不起诱惑,会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偶尔会犯点小错误。但是,这并不能抹煞他们对幸福的憧憬、对爱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再卑微的人,也会崇拜英雄,也会有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所以,《特别关注》的情感故事,从不将焦点对准超人,而是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她推崇的是人人都有爱的权利,人人可以享受幸福,人人可以成为英雄。如《傻儿可养家》,讲述一个脑瘫儿子,在母亲始终如一的关怀下,学会了一门手艺——修车。这样一个连智力都不健全的人,最终成为家中的顶梁柱,难道不能算作生活的英雄吗?

《特别关注》所传授的获得幸福的途径,简单易行,人人都可以做到。也许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体贴的话语,甚至一个会意的眼神,都可能让你的生活完全改观。《特别关注》所宣扬的生活态度,都有很强的启发性,可资借鉴,读罢便可以效仿甚至照搬。不需要过人的勇敢,也不需要巨大的牺牲,只是心态上的一点点转变,便可能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让你一跃而成为幸福的人。

最伟大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平常的举动之中。即便没有很多的钱,也一样会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希望。讲亲情的如《多拔一次电话》,只是每次多拔一次电话,也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哪怕只是用心给爱人烧《一碗红烧肉》,谁又敢说这不是感天动地的爱情?这些平常的一举手,一投足,简简单单,决非曲折离奇,也没有传奇色彩,折射出的,何尝不是人间最动人的感情。这样的稿件,帮读者擦拭原本麻木的心灵,让他们更敏感地感受到亲人的爱,体味到原来自己也是情感的富有者。

二、喜剧基调:给读者轻松愉悦的心境

关于悲剧和喜剧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的专家认为,悲剧是最有震撼力的,在死亡、别离、误解、痛苦、灾难面前,人性才会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悲剧之所以能打动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命运对个人生存的残酷无情的否定,同样,个人对命运毫不妥协的抗争,即便以失败而告终,也会产生一种悲壮的美。悲剧表现的是善与恶的正面冲突与交锋,具有感人的力量与道德教化作用。《知音》的情感故事,多属于“催情悲剧”,立足于平凡人遭受的不可抗拒的巨大灾难,讲述平凡人与命运不屈抗争的悲壮故事。这些故事会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毁灭掉,再给人看,在生离死别中显示人性美,让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但不可否认的是,太沉重太悲壮的情感,也容易给受众带来郁闷的心理反应。

现代社会,人们为生活而劳累奔波困苦挣扎,因个人感情创伤或社会现实造成精神压抑,如爱情挫折的痛苦、贫穷带来的愁闷、动荡生活产生的恐惧……这些都需要有人帮助他们以消遣的方式化解,摆脱现实的苦痛。很多时候,他们阅读期刊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获得知识与信息,而是想放松心情,从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特别关注》看准了喜剧切入点,“抚慰读者心灵”,让读者能够从阅读中获得积极、轻松、向上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帮助读者摆脱世俗的烦恼与现实的压力,而不是让一个个沉重的悲剧给读者本以疲惫不堪的心灵再增加负担,感到前途暗淡。

《特别关注》的情感故事,本意不在揭露和鞭笞,也不愿意展示生活的残酷无情,而旨在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向人们展示阳光灿烂的一面,用美好的东西激发读者努力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抚平挫折与失败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希望和力量。因此,《特别关注》热衷于“喜剧”而不是“悲剧”,积极挖掘人性美的一面,而不是展示人的劣根性。故事的主角,即便一时遇到挫折或不幸,也很快会因为其机智、真诚、宽容等美好品性,化解矛盾,解决困难,雨过天晴,化忧为喜。

《特别关注》的情感故事中,结局几乎全是善有善报,对于失足者,则给予了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最终用人性的力量,让犯错者回头,而非落入生活的深渊。如《特别关注》讲述的婚外恋情,第三者绝非全都面貌可憎、罪不可赦,她(他)的身上也会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人怜爱。身陷泥潭者,也绝不会是无药可救,一无是处的无情之徒,她(他)背叛家庭,也会在取舍中做出痛苦的抉择,忍受着良心的拷问、社会道德的煎熬。这个遭遇危机的家庭,最终不会以破裂而告终,而是经过一方的努力,另一方最终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悬崖勒马,回归到幸福的轨道上。如《宽容打造幸福》、《告别路边的风景》、《给走失的幸福留扇门》等等,无不如此。这种喜剧式的结局,可以增强读者对爱情、对婚姻的信心,而不至于对生活、对社会心灰意冷,失去对家庭、对婚姻的责任。

由此可见,《特别关注》的情感基调是积极的、美好的,阳光灿烂的。

三、情感表述:遵循大众道德标准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旧的道德体系陷入危机,新的道德尚未建立之时,尤其是那些经历了这种新旧变化的中年人,心中非常迷茫,企盼回归传统,重新拥有那些千百年来被恪守的美德、忠诚、孝顺、慈爱、宽容、理解、信任、坚韧、勇敢等等。因此,《特别关注》着力表现的便是这些传统美德,以满足人们对这些美好品德的渴望。

美国《读者文摘》的华莱士认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征服人心,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还是有所敬畏,那就是看似简单朴素的真善美。是真善美在拯救、平衡人的内心。《特别关注》的风格同样以温情和人性见长,她始终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遵循大众的道德标准。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藏着真善美,包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人文关怀中温暖读者的内心,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特别关注》的目标读者是成熟男士,成熟男士已基本形成其固有的人生观与思维方式,他们最不愿意听人说教,因此《特别关注》的文章决不能是说教式的,更不会对别人进行道德评判。其基调不是理性的评判,而是从情感角度出发,使读者在不经意中被打动,使心灵在瞬间的震撼中得到升华。《寂寞不是出轨的理由》用一种温情小故事,让读者体会到“爱是一种诚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爱,或无法承受,那就别轻易地将自己的心打开。诱惑和寂寞,本不是爱的理由。”同样是婚外情,《特别关注》的态度是既不欣赏,也不乱打棍子。如《婚姻在黑暗中打个盹》,出轨的丈夫,在妻子生病最需要他的时候,回归家庭。“我们是凡人,有很多的弱点,的确不能抵制所有的诱惑。可我们始终会相爱,我们的爱,已经成为本能,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是相当突出的,有人甚至说华夏文化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沿伦理关系左右扩展的宗亲文化。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看重的社会生活,子孝孙贤、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一直被国人当成人生幸福的一大标准。《特别关注》所营造的,就是一种夫妻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父母温和慈爱,子女孝顺懂事,兄弟间友爱互助的家庭氛围。

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特别关注》每期都会用不少篇幅来讲述孝道。《陪母亲吃饭》、《常回家骗骗》、《最简单的爱》等等,一个个浅显的温情小故事,讲述着同一个道理:孝心,不在乎多与少,在乎子女的用心。

在大众的心目中,具有传统美德的人,是他们所向往与欣赏的。《特别关注》着力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传统美德的人物形象,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女、坚守可靠的丈夫等。如《替丈夫还债的日子》刻画了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为替丈夫还清债务,四处打工,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最终为这个小家庭赢得平静与安稳。那个宽容、坚强、贤惠、能干的妻子,便是男人心目中理想妻子的形象。文章讲述的女主人公,满足了男性读者追求美好女性的心理愿望。《大哥这个人》讲述了一个做上门女婿的平庸中年男人,无怨无悔地照顾丈母娘,操持家务,挑起家庭重任的故事,同样迎合了人们对男人的审美需求。

《特别关注》严格坚守着传统的道德底线,所表现的情感,都中规中矩,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与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她永远只领先读者半步,以平和、理性的视角看待生活,而决不试图干预生活,扬起引领时尚的大旗,盲目追求新潮,宣扬一些所谓另类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读者的抵触心理,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

(编辑:陈永和)#13#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