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明(湖北日报体育部 430077)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体育报道如何创新,做到“三贴近”,这是在新形势下搞好体育报道的一个新课题。
在竞技项目报道中,除了大型的赛事报道外,一般媒体的日常体育报道,主要是围绕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足球、篮球及围棋等项目展开。这类项目的报道占据了我们报纸的大量版面。但是,湖北日报在群众体育报道上所下的功夫,则是省内其他媒体所不及的。2006年,我们关注了农村体育,策划了“乡土体育和谐农村”等数个农村体育专版。记者写黄梅农民体育的通讯“泥腿子打造金牌球市”,上了湖北日报一版头条。这是多年来湖北日报首次以这样类型题材的通讯占据头条位置。专家公认,这是湖北日报新闻改革的成果,是不拘一格选头条带来的变化。这说明,湖北日报比以往重视新闻的“三贴近”,重视新闻的亲和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策划了“魅力桥牌”征文活动。
桥牌,是什么样的运动?如果说它是竞技体育,那么它的群众参与性相当强;说它是群众体育,它又是国家体育总局棋下的竞技项目,在国际上都有相当规范的比赛规程。湖北省的桥牌运动在国内桥坛上都有一席之地。去年更是湖北桥牌大丰收的一年:我省男队在全国等级赛上以亚军的成绩冲上甲级队;在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上获得公开组亚军;全国大企业比赛获团体和双人赛两金。
策划桥牌征文,我们最担心的是,它有没有作者?有没有读者?因为,尽管桥牌是一项比较高雅的体育运动,但仍然是一个偏冷的项目,它不像足球、篮球、乒乓球那样为众多人熟悉。而且打桥牌的人不见得热心参与征文活动,不会打桥牌的人可能又不愿参与。经过与省桥牌协会负责人多次探讨,我们知道了全省桥牌爱好者众多,加上省桥牌协会和企业的支持,征文活动定能获得成功。这更坚定了我们策划这次征文活动的信心,决心从“冷门”中找到大众关注的热点。
征文活动得到了我省企业中桥牌活动开展得最好的东风汽车公司的大力支持。从2006年5月份开始策划,7月份,我们就开始在湖北日报体育版上刊发征文。
由于是在湖北日报上首次就一个运动项目开展征文,且是“冷门”项目的征文,刚开始,我们还对来稿数量和质量感到担心,但是在湖北省桥牌协会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征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去年7月到12月半年时间内,共在湖北日报上刊发征文69篇。
通过分析来稿,我们发现,尽管桥牌属于比赛偏冷的运动项目,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喜欢这个项目。
首先,来稿作者地域和年龄分布广泛。在所有来稿中,年龄分布从9岁的小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地域分布在全省各地及北京、重庆等城市。其中大学生、中青年来稿占了绝大部分。这说明,在湖北省日益活跃的桥牌活动中,桥牌人口老少皆有,中青年是其主力军,这也说明征文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形成了桥牌界当前的热点,是让桥牌爱好者将目光注重实战转向思考的一次成功动作。
其次,来稿题材广泛,内容鲜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所刊发的几十篇稿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史料型。这一类稿件主要写湖北省桥牌活动的历史、事件。如郝天靖的“与李岚清切磋牌艺”,费世长的“与桥牌皇后的约见”、“桥牌在荆楚”,孟贵星的“小城桥牌之背景”、“小城桥牌之征战”、“小城桥牌之人物”,刘德培的“难忘的朝圣”等。这一类稿件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读了这些文章,对湖北桥牌的历史就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感悟型。这一类稿件主要是作者通过参加桥牌活动所感所得,如马世永的“打桥牌的启示”、陈宁的“第一次”、陈军的“一生最爱”、谈宇文的“启不离弃”、黄正海的“一不小心爱上桥牌”、陈义海的“桥牌如人生”、贺光明(留学生)的“我的精神家园”、李皓颖(9岁)的“爸爸最爱桥牌”等。这一类稿件在征文中所占比例较大,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
叙事写人型。这一类稿件主要是记身边人,写所经历过的趣事。如程颂红的“转化”,李生群的“一次愉快的旅行”,孙强的“非常六人组”,俞允乐的“终身桥牌缘”、“巾帼不让须眉”、“曾经的桥牌处长”,樊哲臣的“跑出来的大师”,刘端的“我的几位搭档”,庄瑞宜的“俞老师”,徐戈的“不完美的起步”等。因为是写身边人和事,读来很有趣味,有的还很让人感动。如“转化”一文,写的就是通过桥牌活动让强硬的一个劳改犯得到转化。
回味经典型。这一类稿件主要是作者对自己比赛中的某副牌例的回顾,对读者尤其是桥牌爱好者有启迪作用。如姚树人的“回味一次经典”、“成功的拼搏”,徐涛的“关键先生--黑桃9”,古越的“幸亏叫到六无将”,鲁斌的“随手一个失误断送一次冠军”,李新华的“敢拼才能赢”,樊哲臣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俞允乐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等。
第三,冷门中的热点非常具体。来稿中有不少故事引人关注,不少稿件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即使不将它作为桥牌项目来看,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如来自沙洋的作者程颂红所写的“转化”一文,通过一个管理人员巧用桥牌来打动犯人并促使犯人改造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徐戈的“不完美的起步”,让我们收获了这样一个信念:人生中有许多不完美,但是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获得完美结局。刘端通过向几位桥牌搭档学习的过程,讲述无论是打牌还是生活、工作,在依靠自己的同时,更离不开同伴支持的哲理。还有许多文章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了读者。
征文中的所有文章,均是作者源于生活的表露,写出了真情。我们的桥牌征文活动在省内甚至在国内桥牌界产生的影响让人意想不到。桥牌这个“冷门”运动项目的征文活动,竟然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几十篇文章被多家网站转载,湖北省桥牌协会也多次得到国家棋牌中心的赞扬。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负责人说,湖北省桥牌协会和湖北日报的桥牌征文活动在国内是首次举办,对全国桥牌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赞助本次活动的东风汽车公司也很满意,因为通过这次征文活动,高雅的企业文化形象,在国内企业界独树一帜。
在征文颁奖时,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江作苏也表扬了这次征文活动。他说,湖北日报的桥牌征文活动,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三贴近”的有益实践,是湖北日报公信力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次征文活动,我们也感受到了从冷门运动项目中寻找到热点的乐趣。
(编辑:徐蟾桂)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