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4月>>本页
站内检索:
电视新闻的发展空间…………………………周 杰 郝 萍(51)
(2007-04-16 09:10:52)

周 杰 郝 萍(武汉电视台 430010)

电视新闻在传统的传播技术环境下,是传播视象信息的独特传播方式。然而,在数字信息传播时代,图文、声音、视象信息的制作与传播日益成为普及的大众化技术,电视新闻正逐渐失去传统的技术优势。可以说,数字技术将使所有的传统大众传播从依靠庞大资本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依靠技术与知识为主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也许有一天,人们会看到那些高耸云霄的“东方明珠”式的建筑变成电视的历史遗迹。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当代传播技术革命的一大后果是促使社会发生“权力的转移”。这种权力的转移,对传统的大众媒介的统治地位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也对电视新闻的霸主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电视新闻的数字化挑战

媒体行业的数字化(Digital)是指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各个媒体行业全面推进的过程,同时包括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媒体行业的数字化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步伐加快,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尽管最后的形态还是以纸介质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制作全过程已经数字化;传统摄影正在向数字摄影发展;传统电影正在向数字电影发展;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正进入数字音频广播新阶段;电视也正全面迈向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及数字压缩卫星直播时代。

其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新传播工具,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录机、数码录音笔、PDA(掌上电脑)、EBook(电子书)、MP3音乐播放器、3G手机、PS2及XBOX游戏机,以及用于媒体的各类数字化专业设备等等,如今层出不穷。

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集中体现为“新闻源”、“媒体”和“受众”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由少数人掌握新闻来源,通过媒体的制作向数目庞大的公众进行传播的过程。因而可以看作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如果考虑反馈的因素,也只是双向的传播。未来的多媒体数字信息传播完全改变这种传播关系。它不仅包括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还包括双向的点对点、多对多的传播,而且赋予互动的特点。新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源”、“媒体”和"“受众”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传媒成为传媒主流。因为数字化沟通了以往泾渭分明的计算机业、电信业、大众传媒业三大领域,不仅出现了以往业务的相互交叉以及“三网融合”的新趋势,而且出现了跨领域间的并购与整合。

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必须同步性的特点,实现了异步性。受众可以在任意选定的时间收听收看,如有兴趣有必要还可以反复收听收看;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受控严格的局面,使信息的传播流通更为自由,尤其是互联网通过其各种强大的功能,形成了海量信息源;改变了以往众多媒体地域性传播的特点,使传播的范围扩大至全球。

数字化传媒不断制成出新的数字明星及数字时尚,使人们崇拜的对象甚至也由现实的明星转为数字化的明星,并形成追求数字时尚之风。如电子游戏《古墓丽影》中的劳拉、世界上第一个虚拟新闻主播阿娜诺瓦、人见人爱的儿童动画形象阿贵等数字明星以及各类数字化新产品,均成为“新人类”、“新新人类”生存方式的一部分。

数字化传媒不仅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发生极大变化,而且使新闻媒体在新闻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发送等各个环节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在数字化进程中建立和完善起来。

二、电视新闻的数字化进程

其一,电视传播数字技术的实现。带有个人性、互动性的计算机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渗透和冲击属于典型的蚕食,即一点一点地夺取电视新闻的受众市场和势力范围。类似手机短信的个人先进通讯工具,也使普通大众可以绕过电视新闻的传播,同样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需要的信息。

“数字化”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是指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个别环节或某个领域开始逐步采用数字技术。包括在节目制作环节中率先导入数字技术,诸如数字特技、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等。而目前,电视接收机也开始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数字电视成了商界的新卖点。

当前,不仅专业的广播电视机构大力实现数字化,通讯社的电视新闻采集也大步向数字化迈进。2002年,索尼广播和专业欧洲公司(BPE)同美联社电视新闻部(APTN)达成协议,用数字设备取代模拟设备,在其下属83个记者站采用索尼公司的新数字设备DVCam。美联社电视新闻部继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独立电视网(ITN)之后,已经实现了采录设备的数字化。BBC和ITN都在他们的新闻采集活动中采用了DVCam技术标准。未来的电视新闻节目会因为高清晰度电视摄录、接受系统的改变而变得更为还原生活。目前电视新闻中表现出注重感性画面、冲突性画面和戏剧性细节的特点,在未来电视新闻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形式将会更为强化。其实,数字化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仅仅改变了电视新闻的接受方式,在电脑的参与下,未来电视新闻不再是单纯的电视新闻,它可能是多媒体(multimedia)传送给受众的一种可视、可闻并可阅读的新闻样式。在近20年中,电视技术的发展超过了以前所有年份的总和。在高水准的基础上,电视技术还将继续高速发展,从而影响电视新闻的形式、内容、传播方式。

其二,电视新闻的数字化采集。从当今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传播来看,全球规模的信息传播来源已相当复杂,它包括传统的大众媒体组织(报刊、广播、电视),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各行各业的公司,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各种由文化、兴趣、专业、信仰背景相同的成员组成的网络社区,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地位和动机的个人,等等。上述所有社会成份,都能看作全球信息的制作者与传播者,都可能传播新闻;其中能采用超文本和多媒体手段的人数将不断增加。这就是数字信息传播时代的“新闻源”。

摄像技术、录音技术、还有传输技术的数字化、小型化,为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报道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也使每个受众成为新闻记者不再是梦想。通过数字化和压缩技术,还有采访摄像的傻瓜化,在没有记者出现的地方,受众可以用一台微型数码摄像机,拍摄那里发生的新闻,而不用在乎拍摄技术是否专业,只要清晰就可以成为新鲜的新闻画面,然后通过电脑以数字的方式迅捷地传到网络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将实现真正的传播和收受自由。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记者甚至有可能消失。人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布消息,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在网络空间中,人人有能力来发布新闻,人人都是新闻记者。

实际上,这种趋势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初显端倪。在网络中,中国人可以不费力气就从他素未谋面的美国网友那里知道美国篮球明星罗德曼的古怪轶事;全球华人也可以和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中的表现品头论足。新闻传播的自由度在网络的主张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3年5月21日,广东电视公共频道主办了“首届城市DV影像大赏”活动。它是在该频道的本土泛新闻栏目《倾城追击》中的“DV周记”版块基础上举办的。“DV周记”是专门供拥有DV数码摄像机的市民参与节目报料与制作的栏目。它通过DV影像这种新兴的观察社会百态的方式,让市民参与到《倾城追击》节目中来,用市民亲手拍摄的作品来展现现代都市方方面面的变化,体现节目和观众之间制作与观赏的互动。《倾城追击》目前已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收视群体和报料队伍。由普通人参与的DV影像大赛展映作品,也将和电视新闻一起成为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受众个体只能是信息接收者的局面,使受众个体也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一人一媒体”,即任何人只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便可通过建立网站、发行邮件出版物等网络功能,发布新闻传播信息,犹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既是新闻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新闻的发现者、记录者或发布者。

青岛电视台有个《生活在线》节目组建了 “新闻自己拍俱乐部”,让观众自己拍新闻。节目的想法很简单:把有家用摄像机,对新闻感兴趣的观众发动起来,请他们参与节目。通知在节目中一播,报名者有30多位,俱乐部就这样开张了。栏目中专门开辟了版块,叫“新闻自己拍”。观众的角度独特,画面生活化,再配以俏皮的解说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类似这种个性化采集的新闻因为是出自普通观众之手,关注的大多是生活小事,语言也朴素平实,为传统的电视新闻增添了不少亮色,使节目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最重要的是,这个俱乐部体现的是受众参与传播并成为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

数字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正在打破各媒体之间的相互壁垒,促使它们相互渗透和融合。当前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登上互联网络之后,大都已改头换面。最典型的也许要算美国的CNN Interactive(互动有线新闻网络)和Pointcast(点播公司)。CNN原本是全球知名的电视传媒,可是它在网上也提供了内容日益丰富的多媒体服务:它不但提供广播和视象信息,还使用网络图文媒体的超文本技术,让读者通过多层次全球性的链接获得丰富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购物、旅游、体育等信息服务。 Pointcast则更是采用“推入投递”(Push)技术,让用户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大众传媒、不同的信息种类和内容,24小时不间断地自动把信息传送到用户的电脑桌面。CNN 还在试验将新闻直接推入到用户的电子信箱的服务。此外,美国的微软公司(Microsoft)和全国广播公司(NBC)合作创立的MSNBC则提供一种“新闻提示(News Alert)”服务,上网的用户可通过免费下载软件获得提示;当日重大新闻标题将自动出现在电脑桌面,并获得24小时不断的更新内容,需要知道详细内容时,轻击鼠标即可。可见,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正在全力抢夺传统报刊媒体的地盘,前者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正吸纳后者的特长。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论出:电视媒体在今后媒体融合之中,拥有更多的新闻空间甚至占有相对的技术优势呢?

(编辑:陈永和)#13#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