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4月>>本页
站内检索:
新闻图片传播功能的演进………………………………李国英(59)
(2007-04-16 09:10:51)

李国英(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黄石市 435000)

一、美化版面

摄影术问世之前,新闻传播只有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插图是图片进入报纸版面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插图的,它和稍后出现的《东西洋每日统计法》上的插图或用于补白,或描绘新式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主要作用是丰富版面内容美化版面形式。1842年5月,比欧乌用银版摄影术在德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70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随后,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德国的《莱比锡画报》、美国的《画报客厅之友》相继刊播新闻照片。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本来面目。照片进入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影像从不能记录、保存、传播,到能够记录、保存进而传播,实现了新闻传播手段的一大飞跃。照片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缩短了感知世界的心理距离,满足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很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二、图文并茂

20世纪初,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感光材料和照相器械不断推陈出新。1919年,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图片加说明”的新闻摄影报道。以后,这种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报纸运用。摄影报道既可以作为文字新闻的配图,也可以成为单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时图片内容的新闻性不断增强,图片地位的独立性不断提高。

20世纪30年代,欧美报纸采用照片数量急剧增加,图文并重的思想开始萌芽。1930年,美国《德梅因纪事报》编辑们发现,凡照片用得较多的报纸,销售量可增加50%。他们认为“图片是通用的语言”,“可以吸引所有人的语言”。 20世纪40至50年代的西方,图片新闻以直观形象的优势在报纸版面上站稳了脚跟,与文字报道共同分享报纸版面。这个时期的中国新闻图片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起了重大作用。中国“摄影之父”吴印咸拍摄的大量照片,为中国革命留下了空前的图片记录。沙飞提出“摄影即武器”论,为世界摄影史做出了重要的思想贡献。20世纪60至70年代,电视迅速崛起并普及,流动的画面对印刷媒体造成很大的冲击。报纸反击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图片的视觉效应。80年代后,国外报刊对新闻图片的运用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三、“图文并重”

印刷技术、电子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制作的图片愈发逼真,传播的速度愈发迅速,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新闻图片的时效性甚至超过了文字报道。20世纪80年代后,图片传播成海量发展趋势。图片报道已经从以往报纸版面的点缀品、 组成部分上升为报纸竞争的“常规武器”和重要筹码。

1982年创刊的《今日美国》,凭着彩色印刷、大幅照片、以新闻图片为中心的全新的版式设计,开创了现代报纸传播的新纪元。1984年,英国《镜报》也确立了“短文章+大标题+更多照片”的办报方针。在中国,1990年8月,中宣部、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宁夏银川举行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达成了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比翼双飞”的共识,实现了中国新闻摄影从“重文轻图”、“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的观念转换。图片的地位明显提高。不说晚报、都市报和副刊,就连主流报纸也大量运用新闻图片,图片作头条的多了,幅面大了,报道体裁不断增多。封面版图片这种新的报道形式也大量出现。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标志着图片传播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媒介环境的相对宽松,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文化语境里,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了图片传统的纪实功能,并极力追求图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20世纪80年代后的图片传播呈现出新的特性与功能:

1.图片传播的“大众化”、“普及化”

图像的直观、一目了然,使它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世界通用语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报人戈公振就指出:“图画(图片作者)为新闻之最真实者,不待思考研究,能直接印入脑筋,……且无老幼,无中外,均能一目了然,无文字深浅、程度高下之障碍。”赫尔马·斯根舍姆在1962年也说过:“摄影是世界各地都能够理解的唯一‘语言’。” 图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知识层次的差异而带来的传播壁垒,突破了知识精英的狭小范围,赋予大众传播以 “大众”的意义。从这一层面看,图像传播有着天生的民主性质,对于社会的民主进程是一种积极的推进力量。

2.图片传播的真实感、现场感

电子技术和数码技术使图片更逼真,视觉效应更强大。特别是彩色图片,由于色彩的丰富和多样性,更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图片是对生活的原形记录,其强大的现场冲击力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在对于战争、地震、火灾、水灾、飞机失事以及大场面新闻事件的报道,图更显示了其特有的魅力。2001年9月12日,《太阳报》选用了三幅照片报道美国“9·11”事件:浓烟滚滚将要倒塌的世贸大楼、布什惊呆了的脸部特写和悲痛的美国民众。这组图片将恐怖袭击后的现场、总统和民众的反应一并呈现出来,给受众以巨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灵触动。

新闻照片截取的“典型瞬间”能真实深刻地表现人和事物的本质,展示现实生活中最突出最生动的精华部分。如1997年1月香港行政长官推举出后,彭定康走出大厅,董建华挥手致意,一位记者拍下了这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一个掉头而去的背影,一个自信坚定的面孔,既展现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又凝固了这重大历史事件中转折性的一瞬。又如2004年3月17日,杀死四名大学同学的轰动全国的嫌疑犯马加爵被押回昆明,在机场,当马加爵被押上防弹囚车后,他掩面瘫倒在桌上。记者敏悦地捕捉到这一瞬间,拍下一幅新闻照片。这个定格的画面,让人们能够仔细观察马加爵掩面瘫倒在桌上的生动的细节,进而细细品味马加爵当时的心境,画外的多层信息就产生出来了。

3.图片传播的审美功能

中国新闻图片传播的性质与西方图片传播的性质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代表党、国家和广大人民利益的舆论工具,在党性、人民性原则的指导下,新闻图片能够展现人们的生活实际、真情实感,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优秀的新闻图片是形式新颖与内容新鲜的统一、是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的统一、是活的形象与活的气氛的统一、是情感与情趣的统一、是深刻的意义与深邃意境的统一。如获得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单幅照片《情牵孤儿》,拍下了温家宝总理在当年6月21日慰问受灾最严重的佛坪县沙坝村时的一个镜头。照片上温家宝总理右手扶着一名孤儿的肩膀,泪眼仰视长空,满脸忧虑,在场的人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总理的人格魅力、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血肉亲情洋溢而出。画面构图完整,特写镜头突出,人物动感强烈,色彩搭配和谐。这幅照片达到了新闻价值、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和谐统一。

(编辑:肖曜)

凤凰卫视获“最佳突发新闻报道”大奖

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 “2007年度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颁奖典礼”近日在纽约举行,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形象宣传广告获颁最佳宣传短片奖,凤凰卫视获得“最佳突发新闻报道”大奖,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胡一虎也凭借多年来在《凤凰全球连线》的出色主持获选为“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铜奖。

一年一度的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颁奖典礼被视为全球电影电视界最具国际视野的竞赛之一。今年的参赛作品来自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13#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