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4月>>本页
站内检索:
报刊逻辑语言差错探析(上)………………魏志刚 李云述(77)
(2007-04-16 09:10:36)

魏志刚 李云述(湖北日报出版部 430077)

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等8家单位组织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61人参与,收到应征病例14883份。为了便于分析报刊的语言现状,组委会从众多应征者中选出24位挑错能手,集中对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4种中央级报纸和《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24种省级报纸进行挑错。挑错活动共收到1657份病例评阅意见,经逻辑语言专家复审,筛选出有效病例为1289份。从病例数量看,平均每种报纸(1~8版)有46处错误,平均每版5.8处错误。从病例类别上看,“用词不当”占35.7%,居第一位;“不合语法”占19.5%,居第二位;“不合逻辑”和“标点不当”的分别占14.6%和15.2%。

本文专就报纸逻辑语言类的典型病句,进行差错成因分析,与读者和作者共勉,以达到规范语言的目的。

一、 逻辑语言差错的成因探源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逻辑语言差错呢?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语言表达多是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较少进行思维层面的逻辑分析,因而许多逻辑错误,如语义不明、主谓不合、自相矛盾等被当做语法错误。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在《我谈写文章》一文中指出:“平常我们所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不当等等,严格讲都不是语法问题,而是逻辑问题。”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一书认为:“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述出来,第一件事是要讲逻辑。”因此,有些句子尽管语法不错,但不合逻辑,依然是个病句。

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逻辑包含事理在内,但并不等同于事理。正确的语言表达,既要合乎事理,也要合乎逻辑。从逻辑和语法的关系来看,有一个深层和表层的问题。语法上的错误往往是思维中违反逻辑所致。例如,概念不明确就会用词不当;判断失误就会出现病句;推理不合逻辑规则就会使议论失去说服力。

目前,我国报刊普遍存在逻辑语言错误,这个现象并非偶然,它与时代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思想上看,认为报纸不是教科书,生命只有一天,过于追求发行量,往往忽视了语言的规范化。发行量是许多报刊心目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因为它与广告经营密切相关。萝卜快了不洗泥。对语言规范、编校质量重视不够,只要不出政治问题和重要差错就行了。现在,公开出版物的语言规范引导功能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从行动上看,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节奏加快,容易导致报刊只关注及时发布新闻热点,而舍弃了中国语言的严谨性,甚至认为咬文嚼字是老夫子行为,不合时宜。

从历史上看,现在的国民教育与上个世纪中叶相比,在强调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却明显削弱了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目前不少大学生认为学理科比学文科吃香,而文科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远大于学习母语,加之网络语言的大肆泛滥和流行,致使高校毕业生的汉语文字水平呈严重下滑趋势。 这样必然造成文字语言和差错增多,特别是逻辑语言的大量错误。

二、 逻辑语言差错的类别分析

一般说来,逻辑语言的错误可分为五个大类,即概念方面、判断方面、推理方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和论证方面,下面逐一进行简要分析。

1.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⑴概念错用。

【举例】节日之夜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灯火阑珊。

【分析】“灯火阑珊”,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灯火暗淡、零落。许多人没有弄清楚“阑珊”这个概念的内涵,当做灯火辉煌使用,就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⑵概念不明。

【举例】诚征30岁以下,品貌端正,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性,婚否不限。

【分析】这种征婚启事,在很多报刊上都可见到。“婚否不限”按字面理解,是已婚和未婚均可,但已婚者怎能成为征婚对象?其实启事原意应为对如果结过婚已离异者也可以,那就不是“婚否不限”,而是“ 婚史不限”。这则启事在婚史概念上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误解。

⑶概念混淆。

【举例】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

【分析】这句话的错误在于把“诞辰”和“诞生”两个词搞混淆了。“诞辰”是名词,指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而“诞生”是动词,指出生。“诞辰”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后,“诞生”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前。

⑷概念赘余。

【举例】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法国队将与意大利队争夺冠亚军。

【分析】在决赛中,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双方争夺的是冠军,“亚军”在句中是多余的概念,可将“亚”字删除,表达就通畅了。

⑸误用集合。

【举例】作为一名普通的莘莘学子,他的创新精神让人敬佩。

【分析】“莘莘学子”是一个集合概念,指很多的学生,不能指称其中的某一个体。可用“大学生”替代句中的“莘莘学子”。

⑹外延过宽。

【举例】八达岭长城距北京不到100公里。

【分析】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延庆区境内,句中的“北京”概念过宽,正确的表述是距北京中心城区或是天安门不到100公里。

⑺限制不当。

【举例】他在担任市工商局局长期间,利用各种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贪污、受贿110万元。

【分析】贪污、受贿是腐败行为,肯定是不正当的手段,这里用“正当”限制“贪污、受贿”是错误的。这在语法上属于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在逻辑上犯了限制不当的错误。

⑻概括不当。

【举例】农作物的生长,都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氮、磷、钾等肥料。

【分析】农作物需要水分,但水分不是肥料,如果用顿号与氮等并列就犯了概括不当的错误。可将“水分”后的顿号改为“和”字,使之与肥料并列。

⑼并列不当。

【举例】展销会上,各种品牌的家用电器、家具、冰箱、微波炉等纷纷亮相。

【分析】“冰箱、微波炉”是种概念,“家用电器”是属概念,种属并列就会犯并列不当的错误。删除文中的“家用电器”或是“冰箱、微波炉”即可。

⑽定义错误。

【举例】白皮书就是封面是白色的书。

【分析】“白皮书”是指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因其封面为白色,故名“白皮书”,也有的国家用其他颜色的。本句定义项中“封面是白色的书”只是重复了被定义项“白皮书”,没有揭示其真正内涵,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⑾划分错误。

【举例】在民族联欢节上,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有赛马、摔跤、赛歌等。

【分析】句中的“赛马”、“摔跤”都是民族体育活动,而“赛歌”却不在其外延之内,这种划分是不正确的。

2.判断方面的逻辑错误。

⑴判断歧义。

【举例】大会将表彰5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分析】用一个表数量的概念对并列的诸概念加以限制,往往会产生歧义。句中的“57个”是指“先进集体”,还是“先进工作者”,或是二者之和,让人无从判断。

⑵主谓失合。

【举例】近两年,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收大量职工再就业,使一部分家庭的贫困和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分析】“生活水平”可以提高,但“贫困”不能提高。从逻辑上分析,主项概念中的“家庭的贫困”与谓项概念中的“提高”搭配不当,主谓失合导致该判断不能成立。

⑶量项不当。

【举例】凡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华清池一游。

【分析】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离西安城区很近,但并不是每一个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华清池游览。此句中的“凡”是表示全称量项的,用得不妥,可将“凡”改成表示特称量项的“许多”。

⑷误用否定。

【举例】张宁能不能拿下这一局,是中国队战胜印尼队的关键。

【分析】这个判断的主项里包括了“能”(肯定)和“不能”(否定)两个方面,但谓项里却只有“中国队战胜印尼队”一个方面,造成主项中的否定方面与谓项无关,犯了误用否定的错误。

⑸关系不合。

【举例】到了海边,小林张开嘴巴,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海水和阳光。

【分析】“空气”可以呼吸,“海水”能“吸”不能“呼”,而“阳光”是无法“呼吸”的。句中的“呼吸”是关系词,但它的关系对象不能包括“海水”和“阳光”。关系词和关系项搭配不当的逻辑错误就是“关系不合”。

⑹模态混淆。

【举例】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该地产项目属于濒湖板块,建成后必然会供不应求。

【分析】这是房地产界的人士对某地产开发项目的预测。这种预测是或然的,即“供不应求”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句中用了“必然供不应求”,就犯了将可能误作必然的逻辑错误。

⑺联言不当。

【举例】他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爱心基金帮助他上了中学,而且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分析】这句话是两个判断的联言,即“爱心基金帮助他上了中学,而且后来还考上了大学”。但其中的第二个判断“爱心基金帮助他考上了大学”是个假判断。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判断时,则联言判断为假。如果在“而且”后面加上“他”,主语就是他而不是“爱心基金”,这个表述才是正确的。

⑻选言不当。

【举例】看到尸体上出现暗紫色尸斑后,死者亲属怀疑是他杀,或是投毒致死。

【分析】“是……或……”结构是一个标准的选言判断。而本句中“投毒致死”也属于“他杀”的范围内,二者是种属关系,不存在选择关系,因而该选言判断不成立。

⑼假言不当。

【举例】我们的团组织和青年,见到扰乱治安的事情,就要挺身而出,将肇事者扭送公安机关,依法惩办。

【分析】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后件由关系判断组成。前件是“我们的团组织和青年,见到扰乱治安的事情”,后件是“就要挺身而出,将肇事者扭送公安机关,依法惩办”。但“团组织”是集合概念,不能与关系词“见到”发生关系,与“挺身而出”、“扭送”同样存在逻辑错误。因此整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能成立。

(编辑:徐蟾桂)#13#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