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蒲哲 通讯员 石路 许凤英 高颖 实习生 安生靖)
“你可以再发一批货过来!”
昨日,青山区红钢城5街坊的杨尊平接到了一条从上海发来的短信,在朋友的帮助下,杨尊平又接到了一笔生意。
“现在只是试点,做得好就一直做下去。”在杨尊平的工厂里,杨尊平用纸和笔与记者交谈起来,言语间透着自信。今年45岁的杨尊平,爱人都是聋哑人。多年前,杨尊平在街道的关怀下,进入了一家福利厂上班。后来,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基本上没什么事做,一年几乎是歇半年。下岗不久,爱人也从上班的国棉二厂下岗。于是,身残志坚的夫妻俩开始自己创业,开了一家手工作坊,专门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
今年3月,夫妻俩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加工工艺品,并将小工厂搬到了一个聋哑朋友提供的房子里,靠一部手机通过发短信,和别人做起了生意。由于两人制作工艺很高,产品一时竟供不应求。于是,夫妻俩又将三个聋哑人招进了工厂。
“我的朋友很支持我的产品,他帮忙联系生意。”杨尊平的工艺品主要是销往上海,由长途汽车托运过去。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他一直遵循保质保量的原则,很快得到了一笔上万元的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