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方便众多市民
但也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
13日,记者实地探访
洪山区关山街关山大道沿线地铁口
看到这里的共享单车多而不乱
怎么做到的?
4人每天持续12小时巡逻
摆放好共享单车和电动车
上午10时,出行早高峰已过,地铁二号线华中科技大学站A2出口处,仍整齐停放着近百辆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车辆虽多却有序。
在此巡逻的关山街综合执法中心协管员陈亮和同事,正不时将散落路边的零星单车,搬到地铁出口旁的指定停放位。“车头朝外,沿线摆放,这样既美观,市民取车时也方便。”
每天早上7时20分左右,陈亮会和3名同事一同驾车,从光谷环岛出发,途经珞喻东路、关山大道,至关山大道与雄楚大道交会口,调头折回,再沿关山大道转回珞喻东路向西,至光谷一路。
上午10时,关山街综合执法中心一中队的队员,正在整理华中科技大学地铁站前的共享单车。 记者汪峥 摄
这趟T字型的路线,约6公里长,其中包含3个地铁站、2个有轨电车站和26个公交站。每巡逻一趟,4人需花费至少1小时,要一直持续至晚上7时晚高峰后。
“共享单车的管理
说到底就是一个勤字”
记者随同他们一起巡逻,只见沿途只要经过公交地铁站点,陈亮和同事就会下车查看,将未停放在规定区域的单车,搬运摆放整齐。其中,地铁二号线华中科技大学地铁站和光谷大道站,因为紧邻高校、社区和东湖磨山景区,换乘人流量巨大,也是陈亮和同事们重点关注的地方。
如今,除了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也日渐增多,这些比单车更加沉重的电动车,只能抬起车头移动,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记者看到,陈亮连续搬动两辆电动车,就会略微喘起粗气。“正常情况下,一天要搬上数百辆单车、电动车,碰上节假日,那就更多了。”
“共享单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一个勤字,”关山街综合执法中心一中队队长吴峰告诉记者。除常态化巡逻外,每逢节假日或周末,该中队都会加派人手,提前处置。“比如‘五一’小长假前,我们就提前在夜间,将地铁口的共享单车整理,保留部分车辆,预留出空间,确保市民们第二天骑车前来时,有空位停车。”
多方联动,错峰调节
市民既有车用又不占道
关山大道沿线,青桔单车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单车。 通讯员刘文文供图
43岁的市民朱胜家住保利花园,每天会骑行共享单车到华中科技大学地铁站,然后换乘前往汉口上班,他告诉记者,“这里单车管理,明显比其他地方更好。”
华中科技大学地铁站共有6个出口,陈亮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时至9时早高峰时,这里停放的单车峰值达到数千辆。以朱胜每天出行的A2出口为例,该出口正常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能力约为300辆,但实际上,高峰时此地常集聚有近千辆单车。“最多时,连出口外的非机动车道都停满了,还往外延伸数十米。”陈亮说。
近年来,为了管好共享单车停放,关山街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关山街副主任杨元兵介绍,除城管部门常态化管理外,该街道还聘请了第三方公司,由专人按站点,负责各区域共享单车管理,并与青桔、哈啰等共享单车公司,建立联动机制,随时调配车辆投放区域。
朱学文是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负责华中科技大学地铁站范围共享单车管理工作,与陈亮等人的常态化巡逻不同,朱学文则是常态化“驻守”,作为城管部门的补充力量。
每天早上7时,他会准时来到该地铁站,直到下午7时下班。每天上午7时至9时两小时间,是他最忙的时候,他两小时内曾搬运过数百台单车。“早高峰,大家都上班出行,车多也是必然,所以只能由我们加快整理速度。”
华中科技大学地铁站旁,共享单车摆放整齐停放有序。
有时面对区域车辆过度超载,除了清理摆放整齐外,朱学文还会和陈亮一起,联动城管和共享单车运营公司,安排转运车辆,将多余单车转运。如今,吴峰的手机里,已经建有多个联动微信群。“既有我们自己的调度力量,也与单车公司互动。”
据了解,该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配备了一台机动皮卡,专门用于调运共享单车,并在鲁磨路设置了临时停车区,可停放约千余辆共享单车。“部分区域车多时,我们收集车辆,区域车少时,我们再调配车辆投放,如同水库错峰调节。”吴峰说,“通过转移多余车辆,保证道路通行秩序,同时也留下一定数量单车,满足市民需求。”
而青桔单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组建了快速响应小组,在收到城管队员发出的车辆淤积提示后,快速反应小组会在15分钟内,处理点位淤积车辆,并根据后台数据,将车辆调配至车辆投放较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