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限定!黄石新发现一处“宝藏地”!照片美翻了……

秋冬限定!黄石新发现一处“宝藏地”!照片美翻了……

发布时间:2021-11-12 14:19:47    来源:东楚晚报

初冬的北泉村弥漫着柿子的甜香。

在大冶市还地桥镇北泉村,村庄内外、院前屋后、田间地头孜孜生长的柿树随处可见。50余株树形优美的柿子树或于房前屋后三五耸立,或枝叶相连、满山满坡蔓延开来,成就一片虬枝伸展的柿林。

叶将落尽的树枝上挂着红彤彤的果实,远远望去,就像满树开满了花朵,给冬日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暖意。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北泉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拨开茂密的灌木丛,寻访百年古柿树群落。

古树档案

树种:柿树

科属:柿树科柿树属

树龄:百年以上,最高230年

地址:大冶市还地桥镇北泉村

特征:柿子树为落叶乔木,栽培、分布范围很广,栽培历史悠久。柿树抗旱、耐湿,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它树干直立,树冠庞大,每年四月开花,柿果成熟于九十月间,为橙黄色或黄色。柿子味甘、涩,性寒,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清热去燥、润肺化痰。但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时吃,更忌与酸性食物同吃。

村民曾以卖柿子为生

关于柿子树的来历,1962年出生的陈玉平说,村里最老的老人都不知道,这些树是谁种下的。

“我父亲今年86岁了,听他说,从他记事时起,这些柿子树就有这么高了,和以前相比,除了树皮老了些,没有太大变化。”陈玉平回忆,小时候,北泉村陈家湾只有20多户人家,矮矮的土包房周围长满了柿子树。

村民任其自由生长,日子久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一棵棵柿子树像一把把伞一样,夏天坐在树下,根本不担心炎热。到了秋天,枝条上的柿子把树枝压得更低,大人小孩躺在地上,一伸手就能摘到柿子,一个个红彤彤的,好像排着队要滚到嘴里来。

“以前柿子树比现在还要多,有400来棵,都长在山上。”陈玉平指着房屋背后的锡野山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平整土地的时候,砍掉了不少,现在估计只剩下百余棵。

改革开放后,村里把土地和柿子树集中清点,分到各家各户。陈玉平一家,连同父亲、兄弟一起八口人,共分到15棵柿子树。

那时

柿子是村里唯一的产业

更是全村人赖以生存的依靠

1968年出生的柯田兰是阳新人,1990年,她嫁到北泉村来。她说,当时村里清一色的土砖房小瓦片,到处都破破烂烂的。

“穷!没钱!”柯田兰说,当时有村外的人挑着担子来卖一些箩筐、斗笠、碗碟,村民都没有钱买。怎么办呢?就把柿子赊给他们。“先欠着,等柿子红了卖了钱,再去结账。”

霜降之后柿子红

霜降之后,柿子红满枝头。

七月桃、八月梨,十月的柿子红了皮。中秋节和十月初是卖柿子的最佳时机。那时候人多,好多人赶集,柿子能卖个好价钱。“六七分钱一个,好的时候能卖到八分钱,(上世纪)80年代以后柿子卖到了一角钱一个。”陈玉平说。

凌晨三四点起床,借着微微的光亮,在父亲的带领下,陈玉平和哥哥弟弟们一起,沿着村里的小路走上大约35里,来到大冶集市上摆地摊。到了六七点,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走到大冶了,他们在人多的地方,摆开摊子叫卖。保安、还地桥、铁山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卖柿子,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山上的更多,现在已经没路上山了,也没人管它们。”陈玉平惋惜地说。

古柿树群落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沿着小路登上锡野山,分拨开荆棘丛生的灌木,走了大约十来分钟,眼前的视野突然变得开阔。

50余株树形优美的柿子树,散落在山林间,放眼望去,远处山上似乎还有更多柿树,满目皆是橘红橙黄。但山路难行,又遇下雨,记者一行只能止步于半山腰。

万物萧索的冬日,繁华褪去,烟笼寒水,枝寒树瘦,唯有一抹火红色,如同跳跃的火焰点亮了荒芜的秋色,温柔着寂寞的山林。

北泉村村支书陈新胜说,上世纪90年代,山上是有路直通到柿子树下的。“那时候,村民每隔几日就上山,砍了树枝拿回家当柴火烧,山上还是很平整的。”

村民拿着工具来到自家树下打柿子,孩子馋了,等不及拿回家清洗,坐在树下就吃了起来。

柿子个儿大,皮薄肉细,汁甜如蜜。软软的外皮里,包裹的简直就是一个大蜜罐。把柿子掰开来,轻轻一咂,蜜汁顺喉而入,满口香甜。

“那是孩子最期待的果实,也是记忆里最甜的味道。”陈新胜告诉记者,柿子摘完后,根本不担心销路。北泉村周边、大冶城区有不少商贩来收柿子。卖得好的时候,一家一年能有四五千块钱的收入。

后来,村民的日子好过了,大家都不烧柴火了,草木疯长,渐渐地,也就没有路了。

柿子树兀自生长在山林间,春夏时节,无人注意它们,只有在万物凋零的深秋,当片片叶子离开枝头,独留下那颗颗鲜红艳丽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让人暖意暗生。

北泉村发现古柿树群的情况,立刻引起了有关部门关注,大冶野生保护站站长李晓刚介绍,目测北泉村的古柿树有50余株,具体的数量有待进一步勘测,柿树年龄普遍超过百年,现存最老的树龄是230年。

“我们已经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专家联系,分析这处古柿树群落是否有保护价值。”李晓刚说。他建议,北泉村结合正在实施的还地桥镇全流域土地整治项目,将古柿树群落保护工作纳入到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当中,经专家评审后,依法进行保护和开发。

日子越过越红火

年年岁岁花盛开,岁岁年年果满枝。

那黄澄澄、红彤彤的果实,如吉祥的灯盏,照亮冬日的寂寞和萧索,也照亮北泉村的发展之路。

位于还地桥镇最南端的北泉村,共有10个自然湾,9个村民小组,村民200余人。2010年以后,村里绿化、亮化主干道,新增路灯50盏,道路刷黑1000米,完成10个自然湾通组公路两旁绿化及清扫工作,重点打造下尹湾、张家湾、潘家湾人居环境试点,村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两层楼。

陈新胜介绍,目前,村子正着力构建“一心、一水、四区”(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北泉水库垂钓游乐,一个生态采摘区、一个农事体验区、一个田园游乐区、一个休闲旅游区)新发展格局,让北泉村成为集休闲观光、瓜果采摘、农家乐服务等项目于一体的好去处。

柿子树依然年年岁岁地奉献着甜蜜的果实,只是不会再有雀跃的孩子围在树下,期盼着柿子快快成熟。但香甜的离愁,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头。

柯田兰一边摘柿子,一边告诉记者,姑娘、女婿都爱吃,周末回来都嚷着要吃柿子。亲朋好友这时候来串门,都是奔着吃柿子来的。“现在摘下来可以放到过年,越放越红。”

如今,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记者 万泰然/文 何戈/图片 何戈 黄醒尘/视频 彭喆/剪辑 陆文博/制图

编辑丨柯倩

来源丨东楚晚报

校对丨陈刚

审核丨李娜

监制丨余清明

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出品丨黄石日报社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