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湖雨露 城市摄影队 苗鲁光 摄
谷雨收寒,茶烟飏晓,又是牡丹时候。
浮龟碧水,听鹤丹山,采屋幔亭依旧。
——宋·陈允平《过秦楼·谷雨收寒》
4月20日10时24分
我们迎来春天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太阳黄经来到30°
春将尽,夏将至
气温升高,降雨增加
大地喝饱了水
城市一片葳蕤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光阴的故事”专栏
摄影师们拍摄了
谷雨时节武汉的自然、物候特点
学习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生活智慧
万
物
润
如
酥
谷
雨
谷雨,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六,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这时候,气温升高,降雨增加。田中新种的秧苗,最需要雨水滋润,来一场充足、及时、贵如油的春雨,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便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传说中,我们世代使用的汉字,与谷雨时节密切相关。《淮南子》记载,黄帝在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于是,谷雨祭仓颉,成为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武汉花博汇、园博园汉口里的青砖灰瓦,谷子雨轻敲屋檐,上演着都市里的唯美古韵。
武汉花博汇 春雨淅沥沥 城市摄影队 王玉明 摄
汉口里春雨图 城市摄影队 黄有刚 摄
被谷雨补过水的绿叶,青翠欲滴,垂在窗前,好似当年弥漫街头,周杰伦的那句歌词: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磨山窗前那抹绿 城市摄影队 宋丽萍 摄
武汉商学院雨中的花木 城市摄影队 吴彬 摄
谷雨之三候
一候萍始生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鸣鸠拂其羽
布谷鸟开始提醒人们播种。
三候戴胜降于桑
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
解放公园 城市摄影队 金思柳 摄
喝
谷
雨
茶
谷
雨
宋代黄庭坚说:“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清代郑板桥回应:“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古代名士推荐,品茶要品谷雨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因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芽叶发育充分,叶肥汁满,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茶汤清甜甘口,喝了温良去火、辟邪明目、口齿清爽。
所以谷雨这天,不论什么天气,茶山上都有人采摘新茶。武汉东西湖、新洲的茶园里,青黄嫩绿,茶农采下满满一篓谷雨茶。游人在茶山间徒步、骑车、慢跑,心旷神怡。
东西湖柏泉茶场 城市摄影队 张传明 摄
新洲七彩茶园 城市摄影队 孟刘虹 摄
赏
牡
丹
谷
雨
牡丹花有一个好听的别名:谷雨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述:“洛花,以谷雨为开候。”民谚也说: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
东湖牡丹园里,一朵朵谷雨花气场强大,花中御姐极尽雍容。
东湖牡丹园 城市摄影队 郭秉文 摄
小巧玲珑的荷包牡丹吸引许多人拍摄。虽然叫牡丹,它却不是牡丹。牡丹属于芍药科,荷包牡丹属于罂粟科。因为叶子与牡丹叶相像,才被叫牡丹。又因为蹭了牡丹的名头,人们赏牡丹时,总能瞧见它的身影。
荷包牡丹 城市摄影队 杜宏华 摄
吃
春
谷
雨
雨前香椿嫩如丝。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被称为“树上蔬菜”。谷雨前后,香椿芽最嫩最鲜,醇香爽口。
香椿自古就是一道美味,“食之竟月香齿颊”。民间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叫作“吃春”。
椿芽生发极快,欣欣向荣。香椿树因此被视为吉祥树,象征长寿。种在庭前屋后,寄望家宅兴旺。
飘落的春雨,让徐东一小区里的香椿树,滋出一簇簇紫红光亮的小芽。做一盘香椿炒鸡蛋,煎几个香椿饼,吃出春天的味道。
不过,香椿是发物,慢性疾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
雨前香椿嫩如丝 城市摄影队 孟刘虹 摄
走
谷
雨
谷
雨
古人享受生活,流行“走谷雨”,即谷雨这天,到野外走一圈,赏花观景,游园养身。
今天就是谷雨,暮春的空气主打花草香味。宅男宅女们,别忘了投入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为自己补充满满元气。
青山公园 踏青风雨中 城市摄影队 韩昶光 摄
雨后 磨山踏青 城市摄影队 宋丽萍 摄
谷雨
春将尽,夏将至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
用自己的方式
与春天吻别
叶之瞳 城市摄影队 胡金华 摄
“光阴的故事”看24节气之美
5月5日『立夏』开始征图
“光阴的故事——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镜头下的武汉二十四节气”主题策划,力求用简洁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丰富的知识,让人们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顺应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学习古人问天生活的智慧。
下一个节气:5月5日,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告别春天,夏天开始。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万物繁茂,进入旺季生长。图片要求反映武汉本土的物候特点,拍摄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生活场景,要求画面简洁、意境唯美,竖图为优。
投稿方式:发送摄影作品至邮箱cjrbcssy@163.com,标题注明“24节气-立夏”,以压缩包形式发送。
加盟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你拍我发,快乐玩摄影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工作人员微信
我们拉你进群
(如已入群,无需重复添加)
统筹 丨 倪宁 金思柳
采写 丨 胡蝶
视频制作 丨 夏俊俊
海报制作/编辑 丨 李靖
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