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淘淘”跃上人民日报

江豚“淘淘”跃上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04 11:15:20    来源:武汉发布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开幕,以湿地为话题,向世界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大会标志中的四个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之一——武汉人最为熟悉和喜爱的江豚“淘淘”,今天以整版图片登上人民日报,它露出标志性的“W”形微笑,向所有人问好。

人民日报在版面中介绍,本次大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的玉璧为造型,寓意地球万物和谐,内嵌江豚、麋鹿、扬子鳄、朱鹮四种生活在中国湿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形态。其中,江豚与武汉渊源尤其深厚。

近年来,武汉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长江保护修复,长江湖北段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2020年至今,监测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江段出现长江江豚超20次、近210头次。

画面中的江豚叫“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武汉市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天生自带的微笑弧线和武汉的自然、人文特质高度适配,洒脱乐观的精神气质与大江大湖的武汉不谋而合。

长江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2017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

2021年起,长江正式开启“十年禁渔”,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十大举措”促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其中包括开展长江江豚出没监视监测、建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加强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等。

近年来,江豚成了武汉“常客”,长江武汉段多次发现江豚踪迹。2022年3月11日,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和同伴在长江武汉新洲段拍摄到江豚戏水的视频,当时至少有2头江豚,疑似母子豚。2022年4月21日,约10-12头江豚在沌口长江大桥附近出没。这是今年以来长江武汉段发现的最大江豚群。

江豚在武汉的出现、江豚的生存环境日益改善,是武汉开展“十年禁渔”,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成果的显现,是武汉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功能明显增强的有力证据。

2020年6月3日,中国首头人工繁育的二代江豚在武汉出生,“淘淘”升级当爸。今年10月下旬,市民为小江豚取名“汉宝”,“汉味十足”的名字饱含着江城人民对于江豚种群的祝福,盼望江豚的“微笑”在武汉常驻。

武汉发布编辑部出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案    范家曼

编辑甘娟

来源    武汉发布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袁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