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掏耳朵吗?
也许很多人都沉迷于掏耳朵带来的“爽”感
把挖耳勺或棉签
伸进耳朵里掏一掏
每一次触碰都能带来一阵酥麻
让人欲罢不能~
但你知道吗?
耳朵虽然只是一个小器官
但却有着大作用
不仅“负责”听觉
还有平衡和定位的功能
掏耳朵这样看似随意的动作
可能会让耳朵很受伤
挖耳16年挖得耳道裂开
75岁的李阿姨在医院就诊时,接诊的医生被她的病情给惊到了。她的左耳道已经裂开,缝隙达到3.5厘米×2厘米,表皮溃烂甚至露出了软骨。
这样的情况从3年前就开始了,究其原因是李阿姨持续了16年的一个坏习惯——掏耳朵。其实,起初李阿姨的耳朵没有任何问题,但她平时没事就习惯掏耳朵,越挖越痒,导致分泌物增多,使得挖耳朵变得更加频繁。长期的这个行为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肤渗出,恶性循环使得耳道里出现了一个新生物。
由于没有明显的不适,李阿姨一直没有就医。直到前阵子开始听力有所下降,才想到要看医生。
李阿姨初步活检结果为外耳道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已经累及腮腺和颈部淋巴结,需要手术切除,否则疾病进展会出现转移,危及生命。不过,术中需要切除左耳。
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李阿姨正在逐步康复中。对于自己无意间的坏习惯竟然导致了这般后果,她懊悔不已。
耳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易混淆
据医生介绍,发生于外耳道深部的外耳道癌,其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比如流血、流脓、瘙痒。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然而这些症状和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症状相似,往往容易被误诊。
当外耳道癌向深部侵犯至外耳道骨膜,会引起明显的疼痛,甚至侵犯面神经、颅神经和硬脑膜,引起面瘫、复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颅神经损伤表现,往往直到这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
耳屎为什么不能经常掏?
医生解释,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干燥后和脱落的外耳道上皮混合,称之为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则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隔黏附异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打哈欠等运动大多会自行排出。“所以,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频繁掏耳朵的,耳屎形成后会自动排出。”医生说。
相反,如果在掏耳朵过程中造成频繁的摩擦和损伤,反而会加速代谢过程,甚至影响耵聍的脱落,形成耵聍栓,堵塞耳道。
如果耳朵痒了,该怎么办?
日常生活,有时确实会出现耳痒的情况:
若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洗完手后用干净棉签轻轻掏耳朵,达到止痒的目的;
若洗头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建议通过单足跳的方式促进耳内水排出;
平时不需要频繁地掏耳朵,若已经养成了习惯,则建议纠正该不良习惯。
医生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最好到医院就诊:
耳痒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
耳朵突然出现堵塞感(有时耵聍产生和排出失调,耵聍堵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
医生强调,耳部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以是不严重的小病,也可以是大病的早期表现,所以出现耳部不适症状且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最好及早就诊,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免延误诊治。
编辑:梁诗慧
责编:翟祥宇